南京武警某支队士兵职业倦怠与自尊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2-07-01 09:16:39

南京武警某支队士兵职业倦怠与自尊关系的研究

【摘 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武警士兵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5名武警士兵使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职业倦怠在武警士兵中普遍存在,且在不同年龄、军衔、兵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

【关键词】武警士兵;职业倦怠;自尊;关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54-02

职业倦怠通常被认为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应激的特殊表现形式,Maslach 指出[1],职业倦怠是从事高强度、高人际接触频率的人员所产生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武警部队训练强度大、节奏紧张、执勤时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2],自尊作为人格的一种重要特征,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国内关于自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所做的研究很少,关于军人的这类研究更少。本研究试图探讨在武警部队士兵这一特殊群体上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与自尊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干预武警士兵的职业倦怠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来我院体检的武警南京某支队抽取士兵选取135 人,均为男性,年龄17-25岁,平均(21.21±1.80)岁,其中,17-19岁30人、20-22岁77人、23-25岁28人。已婚4人,未婚131人;文化程度初高中127人,大学本科8人;兵源来自农村的108人,来自城市的27人。服役年限1-7年,平均(2.71±1.57)年,列兵30人,上等兵46人,士官59人。

1.2 研究工具

① Maslash 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3],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职业倦怠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共有22个条目,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每个分别为9题、5题和8题。各条目按0- 6 七级评分,0 为“从来没有出现”,1 为“一年中出现几次”,2 为“一个月出现一次或更少”,3 为“一个月出现几次”,4 为“一周一次”,5 为“一周几次”,6 为“每天都出现”,其中有8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② 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4],由Rosenberg于1965 年编制,被广泛用来评估一个人对自己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使用广泛、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10 个条目,其中有 5 个为反向计分的题目,让被试进行自我报告其中的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 10-40 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3 研究方法

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不记姓名。问卷当场收回,核对有无遗漏,及时补充。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5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武警士兵的职业倦怠与自尊的一般状况

武警士兵在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03±1.08,去人性化维度的平均得分为1.26±1.26,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平均得分为1.48±1.01;在自尊量表的平均得分为30.79±4.02。

方差分析显示:在不同年龄的武警士兵群体中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两个的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别

2.2 武警士兵的职业倦怠与自尊的相关分析

将武警士兵在职业倦怠量表三个上的得分与其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尊与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武警士兵在不同自尊水平间的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在本次调查中,武警士兵在自尊量表的平均得分为30.79±4.02,根据自尊量表常用划分方法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划分,将自尊量表上得分大于均值1个标准差者(即34.81)列为高自尊组,将自尊量表上得分小于均值1个标准差者(即26.77)列为低自尊组,两者之间为中自尊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中、低自尊组在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2.4 武警士兵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武警士兵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考察自尊以及年龄、服役年限、军衔、兵源、文化程度等自变量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在对影响三个维度因素的分析中,仅自尊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是显著预测变量,且预测作用为负向预测。见表4。

3 讨论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应激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多方面表现的综合征,包括:情感衰竭,即个体感到自己的情绪资源及与之相关的生理资源已被用尽,代表个人应激维度;去人性化,指在工作中以消极、冷淡、疏远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代表人际交往维度;个人成就感降低,也就是个体产生一种不胜任及工作无成效的感觉,代表自我评价维度。近年来,职业倦怠日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许多调查发现其存在于多国家、多种族、多职业领域中,给个体、组织、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消极影响。职业倦怠与个人的身心多方面状态密切相关,容易出现疲倦、乏力、失眠等身体问题及抑郁、焦虑、情绪不稳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职业倦怠还会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使个体与工作对象甚至家人朋友的关系变得疏离、紧张;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成就感降低,使得个人业绩和企业绩效均会明显下降。职业倦怠正日渐被整个社会所普遍关注,成为多行业、多领域中的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指出,武警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6],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武警部队所承担的各种急、难、险、重的执勤、处突、反恐任务日益繁重,武警部队官兵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大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呈明显上升趋势[7] ,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状态,不仅影响官兵的个人健康成长和发展,严重时还会破坏整个团体的心理稳定和部队士气。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武警官兵中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年龄越小、军衔越低,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得分越高;来自农村的士兵群体在去人性化维度的分值上高于来自城市的士兵群体。可能与这些群体的士兵普遍心理状态不甚稳定,适应环境和调节自我的能力较差有关。他们对家庭和同龄人的心理依赖比较强烈,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比较剧烈,新环境对个体惯有的行为模式冲击明显,难以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战斗任务。

本研究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武警士兵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均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越高,其职业倦怠的程度越低;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尊是武警士兵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显著预测变量,与既往其他研究者的结果一致[8-10]。自尊是人格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个体在其所进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对自我价值的正性评价以及基于这种正性评价而产生的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S.Solomon 等人提出自尊具有缓冲焦虑的功能[11]。本研究认为当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应激下进而面临职业倦怠的威胁时,高自尊将会发挥焦虑缓冲器的作用,自尊水平高的个体持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和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会及时识别困境并调整其认知和行为,积极寻求自身以及周边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尽可能的降低甚至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相反,自尊水平低的个体通常自我评价较低、情感体验比较消极,对他人评价非常依赖、对周边环境极为敏感,容易感受到各种工作压力;同时,低自尊者大多人际关系发展不良,在面临各种工作压力和工作应激时,难以寻求或借助周身的积极资源支持、调整自己,极易发生职业倦怠。

综上所述,应正确认识武警士兵的职业倦怠情况,关注自尊等心理因素,及时发现、有效干预,采取调整认知、适度宣泄、冷静分析、接纳现实、对不良事件应激进行正面重构等多种策略,提高武警士兵的自尊等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战斗力,以胜任复杂多变的各项驻训、维稳任务。

参考文献:

[1]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1): 397-422.

[2] 王晓春.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3] Maslach C, Jackson SE. MBI-Human Service Survey[M].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 Inc, 1996: 145-150.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5] 白玉苓.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25(3):79-81.

[6] 周华胜.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运用[J].警察技术,2006, 5: 63-65.

[7] 李浴峰,夏 芹.武警部队心理工作技能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8): 662-663.

[8] 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1):81-84.

[9] 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25(1):74-77.

[10] 王惠,张宁.医生职业耗竭与组织因素的关系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54-56

[11]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82-86.

上一篇:探析提高新栽植树木成活率的措施 下一篇:血奔搜索史 李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