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时间:2022-07-01 08:31:28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持续发展的世纪,同志在全科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均应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小学是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呢?现就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谈谈体会。

一、 创设和谐氛围,诱发创新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学生爱学习、乐创造。而兴趣的产生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天真、无假、想象、猜测、创新才能得以孕育、发展;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自由、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敢想、发展;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自由、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敢想、敢说、敢争论,形成一种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里敢于创新,而创新的喜悦又激励学生投入到创新的活动中,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 鼓励大胆猜想,激发创新灵感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猜想就是人们根据数和形的材料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及其变化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的结果,作出的预测性的判断。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的探索教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合理的猜想这一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很多重大的发现、创造都是在猜想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后,让学生拿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片,比较它们的周长和直径,鼓励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系?有的学生说:“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有的说:“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猜想有不同的结果,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求、验证,从而证实自已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 引导自主探究,引发创新源泉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实际的创造性活动才能逐渐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创新的源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动手、动脑,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探索,去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要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积极参与的意识,独立思考,不怕挫折的精神,严谨、踏实和勇于自主探究,敢于创新的品质。同时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的时间,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有适当的问题探索空间,尽可能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去发现或者再创造要学的数学知识,并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四、 培养创造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是二十一世纪公民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之一,创造性思维能促使学生如能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解法,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发表新的见解。教学时可挖掘教材中具有创新价值的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去探索,想别人没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找到的窍门,以激发学生创造热情,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鼓励一题多解,注意思维的发散训练。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如:5+5+5+5+4=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学生经过思考、探索、讨论,得出多种求解方法:(1)5×4+4=24 (2)5×5-1=24 (3)6×4=24。这样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又如,鼓励学生“异”中求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不同知识去剖柏数量关系,纵横沟通,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在异中创新。如“修一条25千米长的公路,前3个月修了全长的25%,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修几天?”引导学生在多种不同解法中,选择最佳解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教师一定要挖掘教材创新因素,讲究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努力诱发学生创新兴趣,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才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动态的历史与动态的历史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