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时间:2022-07-01 05:45:30

浅析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摘要:由于经济形势整体下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银监会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系统地阐述不良贷款的概念,成因及对策等方面,研究该话题的意义在于提高银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

关键词:不良贷款 成因 对策

一、当前背景

银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61亿元,较年初增加541亿元,不良贷款率1.04%,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达到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有关专家认为,不良贷款率上升凸显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金融业风险正在集聚,预计今年银行业将持续面临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

二、不良贷款的含义

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形成的贷款。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资金市场对外资银行正在放开,外资银行在我国取得优厚待遇。现在国内外银行业已展开剧烈竞争,但国有商业银行却被迫面临着双向抉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量严重上升,尤其以四大国有银行为首。金融风险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我国商业银行处于特殊地位,如果不良资产量过多,会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对我国已经处于积极重要的地位。

四、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

1、借贷者的信用方面。总体来说贷款的风险还是很大,而且其风险主要就是来自于借贷者的信用风险上。贷款也称之为信贷,它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的一种金融产品,如果借贷者最终的信用出现问题,就会有预期贷款的情况。不过,总体来说引起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不在贷款者,尤其是个人贷款很少出现信用问题。

2、银行的调查以及风险管理。贷款是银行的基本业务,出贷的权利在于银行本身,那么出现不良贷款情况,很大程度上也是与银行自身有关。最为重要的就是调查方面,在出贷之前需要对借贷者进行调查了解,看是否有资格贷款,能够出贷多少,尤其是一些企业公司,必须要了解代其企业经营的情况。通过对信息的调查了解来进一步的分析,看起风险大小有多少,一旦发生风险要如何来进行管理控制等地。

3、宏观经济环境。首先经济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经济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呈现出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之间的循环波动,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借款人的获利能力普遍提高,并且有较好的预期,当期的财务状况优良,不良贷款发生率较小;而在经济萧条期则相反。其次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宏观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变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及环境等)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

五、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1、从商业银行外部、内部两个方面考虑。从外部来讲,一是银企机制市场化。其本质是指通过资金连接,产生宏观、微观经济效益,以实现银企双方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成长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法律体系,一方面使政策性贷款从商业银行的业务中完全分离出来,保障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降低信贷风险;另外可增大直接融资比例,给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另一种方法。三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成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步伐,使政府在企业、银行改革中没有后顾之忧。从内部来看,一是建立规范的信贷审查、决策机制。二是完备信贷的监控、预示机制。三是建立信贷风险的转移补偿机制。信贷风险的转移机制应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担保,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应包括逐渐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满足《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四是完善银行内部稽核机制。五是完善信贷风险责任机制。

2、针对政府方面的原因。国家应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注资政策。财政注资的数量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产处理方式的抉择和资产处理的作用。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国有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大部分是政策性因素造成的,而且国家有责任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国家财政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能注资的注资,该担保的担保,主动配合资产处理和资产证券化工作,为其创建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

3、针对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需要实施一系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加强以市场约束为中心的改革,关键是要完善起一系列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银行的风险防范机制,市场的淘汰机制以及结构的科学调整机制。

4、从银行方面来说。强调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观察客观环境的变化,使贷款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改变而改变。要提高企业领导综合素质、经济实力、信誉名声等各种指标来增强企业的信用等级。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货款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选择,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作用影响,尽量避免对信用等级低于贷款标准的企业提供贷款。

5、从企业方面来说。以目前状况分析,大企业正逐渐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下降,而以往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源自大企业。因此,面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改变经营观念。加强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尤其要加强对农户的贷款投放以及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特别是要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还可加强对中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努力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参考文献:

[1]涂永红.关于建立科学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系统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01).

[2]聂庆平.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与银行改革政策的建议[J].经济科学,2002(06).

[3]谢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07).

上一篇:农信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措施和机制浅见 下一篇:谈领导激励的方法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