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伪手法揭秘

时间:2022-07-01 04:13:58

书画作伪手法揭秘

能够达到原作的效果,也就是“乱真”,是艺术品作假者的最大目的。为了能达到这个目的,从古到今的艺术品作假者想尽了种种的手段、办法。因为艺术品复制造假古已有之,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传统的一些书画作假技术中有一些手法已为现代人所知道,还有更多的具体手段,尤其是当代的印刷技术,还处于商业秘密的阶段不为人知。

1.书画造假手段

笼统地说,传统的书画造假手段主要的有临、摹、仿、造等几种。其中临,就是对照原画临写;摹,就是用纸印着画摹写;仿,就是仿作者的风格去画;造,则是完全生造一幅不曾有过的画。其中前两种形式在古代运用较多,有的是为了学习与再现,有的则是为了牟取利益。后两种造假方式在当代的书画交易中比较常见,并且以牟取利益为主要目的。

古画的价值普遍大干当代书画,所以把近现代书画作品作旧就成为当代一些作假者的目标。要达到古画的感觉需全方位地作旧,包括纸张、墨色、印章等各个环节。

对宣纸的作旧,采用曝晒、烟熏、药物浸泡等手段使宣纸变“旧”发黄,让人以为是古画。具体的做法有:将新纸用1%的三氯化铁溶液浸透或喷洒数遍,放置一星期后,纸张的颜色发黄,再过一段时间后,纸张的颜色黄中略显灰色,看上去就有了旧纸的感觉;或将新纸先用紫外光照射2~5天(市售紫外灯即可),让纸中的纤维被破坏掉一部分(这个过程叫纸张老化),使新纸的手感与旧纸相近,然后用藤黄染色。传统方法还有用茶水、乌梅水、稻草和麦草水及酱油等,将新纸染成旧纸。

经过这样的处理,一般能蒙住多数涉足不深者的眼睛。因此,旧纸、旧墨往往会成为造假者追求的对象。由于中国书画宣纸、墨锭的物理学特点,保存有难度,还因为在制作技术上往往今不如古,旧纸、旧墨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对于一些书画鉴赏行家而言,常常可以根据“望”“闻”等识破其中的破绽。

对于印章,因为现代的电脑制版技术可以精确地复制印章的文字,所以主要的判断在于印泥上。造假者在印泥中加蓖麻油,从而使印泥发黄变暗。

此外,还有一种“移花接木”的手法,即改动题款或添加题款,甚至把原来的题款割掉,再把名家的真题跋移到假画上去并重新装裱,市场上曾发现唐伯虎、郑板桥、刘墉等古代书画名家“真”题假画的作品。或在正式出版的旧书籍或画册中加插页码或取下其中某一幅作品,让假画替换上去……当今市场上的书画造假手段虽名目繁多,但大体可将其归纳为如下10种,即:原样克隆、改头换位、移花接木、东拼西凑、面壁生造、上款唬人、藏印蒙骗、题跋欺世、著录伪装、“家属”提供等。这些造假伎俩与手段时下在市场上应用都十分普遍。

对于高质量的造假,据知隋者说,制假者分工合作,有的专门作画、有的专门题字、有的专搞电版章、有的专搞经营销售,他们会找拍卖行或画廊等中介机构或通过收藏爱好者寻找销路,特别瞄准那些喜欢用作礼品的人。你说要哪个画家的作品,他们都可批量提供,甚至还可提供用电脑拼接合成的画家与那幅假画的合影伪照。

2.画外的作旧手法

一幅画,略有收藏知识的人常常会通过画外的一些特征来辨别,作为旁证。然而,买的没有卖的精,正是抓住这样的心理,画外的作旧手法应运而生,人们往往被其迷惑。例如:认为有虫咬过的、有霉迹的、纸发黄的、甚至一抖就掉渣的,就一定是古画,实际并非如此。制作虫咬的效果很简单,只要在纸上滴几滴红糖水,在红糖水上放只小虫子,再在虫子上扣个杯子,不多时,一个小洞就出现了。而霉迹效果则是把它们放在潮湿的地方,不久就会长出霉迹来。像纸泛黄的、一抖就掉渣的,则是使用化学药品通过熏、染、蒸等方法制成的。

3.全方位包装手段

运用出版物、新闻媒体以假乱真是当代才出现的手法,已有多个例子被披露。某艺术杂志上刊登过一篇广告,广告的主体部分是一幅署名徐悲鸿的《猫石图》。《猫石图》与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猫》,姿态动作几乎完全一样,包括石头造型都极其相似,只是色彩有所不同。《猫》上的落款写明是徐悲鸿画给夫人廖静文的,而刊登的《猫石图》落款则写明是送给一位“诚伯先生”的。经过研究发现,《猫石图》题款中的诗句“寂寞谁与语,昏昏又一年”是抄自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另一件真迹《猫竹图》的题款。

责编 雪尘

上一篇:文物古迹保护大功臣朱庆澜 下一篇: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中国明代绘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