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伪实战举例(一)

时间:2022-08-06 10:25:15

书画鉴伪实战举例(一)

真迹:石鲁《一枝红杏天长趣》

石鲁的作品无论构图、用线及着色都极具特色,创作于1973年的这幅《一枝红杏天长趣》,真可谓构思独特。画面的正中央是一个陕北农家少女的背影,虽然画面中看不到少女的五官,但通过窈窕的身姿,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及脸侧的刘海,将一个美丽健康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心醉神迷。在少女的身旁,一株盛开的淡红色鲜花与少女的红衣红鞋相呼应,令我们不禁想起三十年前的一首老歌:“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赝品:《无题》

由于石鲁的作品个性强烈、风格鲜明,他的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受到了海内外典藏家的青睐和追捧。近几年,石鲁的作品在市场上已很少见,一方面是石鲁的作品本身就少,另一方面是石鲁的作品有着震撼人心的魅力,一般拥有石鲁作品的藏家不肯轻意抛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打起了造假的主意。此幅《无题》就是一幅非常拙劣的仿品。石鲁的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很难伪造,因为石鲁的作品常常来自于即兴式的感动,其当时的创作激情是最难再现的,因此伪作只能摹其外表而无法仿其神气。而作伪者为了模仿石鲁的风格,常常在用笔上显得过于刻意,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真迹:石鲁《竹石图》

这幅创作于1972年的《竹石图》是石鲁另一种风格的作品,作品仅仅描绘了秀石一块,修竹一枝,但整个画面却酣畅淋漓,灵动疏爽,画中“竹”造型削繁就简。竹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具不似之似妙,形简而意足;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题画行款独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浓淡灵巧有致地排列起来,使诗书画和谐地融在一起,增强了构图的形式美,并通过题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创作动机。“春意还情月色青,风飞艳舞扣黎明,天心游子安风却,不到纯青效古人。石鲁。”画作的下方有石鲁自己画的印:“石鲁”。

赝品:《竹石图》(一)

明眼人一看便知此作品是根据真品《竹石图》仿造的一幅赝品,所不同的是此作将原作中的墨竹换成了红褐色竹子。且不论此作品的画技如何拙劣,仅看题款就令行内人笑掉大牙。由于造假者完全不懂石鲁原作所题诗文的意思,也无法辨识石鲁原作中题款的字形,因此将原作石鲁的题诗中的“还”字误认作了“四”,“飞”字误认作了“下”,“艳”字误认成了“挑”字,“游”字误认成了“潮”,“效”字误认成“郊”字,于是石鲁所题的原诗“春意还情月色青,风飞艳舞扣黎明,天心游子安风却,不到纯青效古人”被歪曲成了“春意四(还)情月色青,风下(飞)挑(艳)舞扣黎明,天心潮(游)子安风却,不到纯青郊(效)古人”,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幅笑话百出的赝品竟然在拍卖会上估价38~55万元。

赝品:《竹石图》(二)

此幅赝品《竹石图》显然也是按真迹《竹石图》克隆的,与真迹多加对照,即可发现此幅仿作貌似狂放险峻,实缺内涵且力量不足。其用笔疲软而湿墨过重,显得漶漫,款字更是拙劣不堪。石鲁真迹往往有咄咄逼人的雄悍之气,而伪作则往往显得气短力弱。

真迹:林风眠 《鹭》

作为20世纪的中国画家,林风眠是在融合中西画法基础上的中国现代绘画开创者。林风眠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很不相同。虽然林风眠的绘画从西方艺术传统中借鉴了很多表现手法,但其本质上还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毕竟不是手艺,它是由技艺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境界,而在这方面,林风眠在现代中国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此幅《鹭》描述了两只鹭鸶在水边捕食嬉戏的场景。画面构图新颖,线条优美流畅。画家显然吸取了传统瓷器绘画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写意画的线描程式法规。线条在他笔下已不是书法性的,而是造型的、表现体面结构的手段,失去了某些书法性的形式美,却寻求到结构与韵律的形式美,这一点,在当今画坛无人能及。

赝品:《花鸟》

现在冒林风眠之名的假画比比皆是,尤其是仿林风眠风景、静物及花鸟作品的相对更多。此幅《花鸟》即是一例。此作品造型笨拙,线条呆板,整个画面布局机械、松散,画中的鹭鸶画得也很粗糙,整个作品完全没有林氏作品中独有的那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意境。

真迹:林风眠 《水上》

这幅《水上》不由令人生出“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感慨,作品流露出一种凄清孤独的情调,即使是他笔下的浓艳热烈的秋色与和煦明媚的春光也是如此,似乎那是来自画家灵魂的色彩。《水上》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意识层面中的宁静,更是汇聚了画家独特的人格魅力。

赝品:《芦雁图》

这幅《芦雁图》与林风眠真迹《水上》是同样题材的作品,都表现了芦雁在水面上飞过的情景,但在韵味上与前者相差很大。且不论其在意境上的差距,单从技法上看,其构图刻意、呆板,画中芦苇排列过于平均,用笔粗糙,远景、近景连成一片,显然是一幅粗制滥造的仿品。

真迹:林风眠《秋景》

林风眠以中国画调和西画,以西画调和中国画,从而形成其特有的写意风格。鉴别林风眠作品的关键在于理解林氏作品的画面意境。总体来说林风眠的画有一种说不清楚,也无须说清楚的静谧。林风眠画过的枝上小鸟的题材有很多张,但它们所传达出的林氏特有的笔墨韵味都是一致的。此幅《秋景》中,树枝线条流畅,毫无拘滞,具有一种音乐上的韵律感,树叶间隙处有隐隐的光感,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而小鸟的排列也令人联想到跃动的音符,真可谓美不胜收。

赝品:《小鸟》

将此《小鸟》图与林风眠真迹《秋景》对比,可以看出,此作品毫无韵律感可言,画面中小鸟的排列平均呆板,缺乏疏密组合。树枝线条漂浮,毫不着力,就像是在画面上打了数条大叉,画面的构图也有很大缺陷,中间留白过多,使整个画面更显得苍白、单调。

真迹:林风眠《仕女图》

此幅《仕女图》描绘了一个细眉凤眼的古代仕女坐像,人物的蓝色古装与身后花盆中的紫色鲜花以及朦胧的背景相呼应。背景似是窗帘,逆光,有透明感,粗笔的跃动和紫绿对比的色调,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光感,也把主体人物衬得愈加娇艳。而人物神情及姿态的刻画,更是精妙绝伦!人物面部刻画传神生动,表现了东方女性所特有的安祥秀丽。皮肤染赭色,淡而匀,与背景中的黄褐色相协调。

赝品:《仕女图》

林风眠的人物画因为人物造型、线条都很见功力,所以造假难度相对较高,伪作较容易露出马脚,此幅作品就属于这种情况。画中女子面部表情呆滞阴郁,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活似蒲松龄笔下的女鬼,人物动作姿态更是机械,人物及背景的用笔都过实,毫无林氏作品中的那种透明、飘逸感,更像一幅装饰画。

真迹:林风眠《春游图》

林风眠的仕女画,尽管创作手法有异,但都比例得当,形象秀美。此《春游》中描绘了两位在户外散步的淑女,只见两位女子在轻烟细柳般的闲淡优雅之中,缓缓走来,从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娴静之美。

赝品:《双美图》

伪画过于简单,完全没有林氏作品中那种欲辩无言,欲说还休,无法捉摸的感觉,仕女眉宇间那种含羞的感觉也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衣着线条也不流畅,构图上也有拼凑之嫌。

(责编:唐陌楚)

上一篇:拍卖精品赏析 下一篇:元“至大三年”铭白瓷双系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