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探索

时间:2022-07-01 11:45:44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探索

(一)生源选拔(招生)与选送子系统。

为使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融为一体,从生源选拔阶段开始,三者就需要打破体制壁垒,借鉴医学院“医教研”体系经验,使学校有行业背景,专业有附属企业,企业有研究院所,院所有高校支撑。这样,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多方需求与企业、科研院所设置学科专业,确定招生人数,将企业导师列入招生目录,企业导师参与笔试、面试全过程。该子系统以选拔、选送环节为切入点使合作方形成初步的培养方向融合。

(二)课程设置与共建子系统。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需求的融合,需要从课程设置开始。要制定专门的课程和实训体系,结合企业、科研院所的实践要求,兼顾到学校基础理论的培养和企业、科研院所实战经验的培养,在课程互换、课程共建、课程改革上探索契合点。通过该子系统可以实现育人、科研、创新功能的整合,从而使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达成目标利益的一致。

(三)专业实践与实训子系统。

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是联合培养基地设置的目标之一。联合培养基地为专业实践与实训提供了场地、人员、管理和经验,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根据企业需求、技术需要可以指定适合的实训方案和实践计划,也可以打破地域、打破行业外派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践和实战经验,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成长提供更多职业体验。

(四)导师组子系统。

联合培养导师的选配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学生等多方参与商榷并酌定,为避免双导师情况出现,联合培养基地配备了具有综合学科性的导师组,成员由高校教授、企业专家、科研院所科学家、各机构管理者等资深人士组成。导师组负责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科研、实习计划,定期进行研讨和小结,根据学生特点全程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技术、创新能力。

(五)学位论文子系统。

学位论文的形式选择、撰写务须按照联合培养协议执行,既要真正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特色,又要注意处理好技术保密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形式及成果可以是实物,可以是专利,也可以是技术创新等,其中涉及到企业产权和技术秘密问题的,严格按照期初签订的产权和保密协议执行。

(六)考核与评价子系统。

协同式联合培养的考核与评价要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与传统考核机制有所区别。需要引进企业和学校认可的考试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定分析,找出基地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通过联合培养基地母系统的旧结构不稳定性新结构渐变过程,可以使各个子系统相互了解、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促进各个子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和强化,从而使新整合系统展现更大作用。以青岛某高校为例,目前该校已经建立了海尔、海信、齐鲁石化、青岛软控、等诸多校外实习、实训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这些基地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雄厚的科研力量,承担着大量的技改项目和纵向、横向科研项目,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运营状况及协同效果如下:第一,联合培养基地系统有序运转。首先,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组成的协同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协同有序运作,在时间、空间、功能等维度形成了结构有序的开放系统。目前针对区域合作、行业合作、国际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保障了系统不断地成长与更新。其次,随着协同发展,系统的集体序即人们的观念和认识得到了整合提高。随着合作的螺旋型盘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领导层、教师、科研人员、学生都在认识和观念上普遍得到提高,自主参与程度也明显增强。第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效果显著。近年来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系统的协同发展,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联合培养基地的科研水平日益提升,科研经费、课题、专利逐年增加;联合培养基地极大地活跃了学术氛围,学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师资水平交替中不断提高;经过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通过联合培养基地的培养,不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个人素质方面有很大提高,还丰富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就业渠道,并对在校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管理等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随着合作与联合建设的不断深入,今后将会开拓出更多更好的协同式培养新途径。

作者:王永波 曹新明 顾姗姗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上一篇:理实一体化模式下指导教师培养策略 下一篇:中职金融实验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