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法 创新学法

时间:2022-07-01 11:01:14

改革教法 创新学法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承担的课堂活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既要关注教法的改革,也需要加强对学法的创新,促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探讨了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方案,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合作学习;改革与创新

一、改革教法之生活化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推理。”数学来源于生活,理当回归生活。纵观现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为什么学生不愿意配合课堂活动,一提到数学就头疼,这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学脱离实际造成的。如果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毫不相干,学生如何能感受到知识对于改造世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改革教法的第一步就是生活化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师应当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将其与课堂内容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发学习情感,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大数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导入这样的数据: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役军人人口为137349万人,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这里的137349万、133972万、3377万都是大数,通过这一话题引入本课知识水到渠成。

人口数量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话题,采用这一话题开展课堂导入,能给小学生一种熟悉感,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产生愿意接受数学教育的情感,从而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生活因素,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数学知识,促使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创新学法之合作式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流,在合作学习当中,学生出于集体利益参与学习活动,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开展责任明确的互助式学习,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增强,对于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活跃课堂气氛具有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开始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品质、创新学习方法的积极意义。四年级数学课堂也应当借助合作学习,重新焕发生命气息。

合作式学习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应当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组4~6人,按圆形围坐,面对面进行讨论。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特长差异,各自在组内承担组长、发言人、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职责。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小组应当定期轮换职位。

2.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情况决定,以四年级下册第四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为小数的产生、小数的化简和改写,教师可以为小组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0.1米=0.10米=0.100米);(2)这个等式(0.1米=0.10米=0.100米),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3)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有什么变化?

3.开展组内讨论

在组内讨论阶段,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对小组学习做出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例如进一步看书学习,或者查找资料、翻阅笔记、回顾以往知识点等。讨论之前,学生首先需要独立思考,并写出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小组可以按照中心发言式展开交流,尽量使每位组员都能发表建议与看法。针对各小组讨论成果,教师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组间交流。组间交流是为了帮助学生相互检查,弥补缺陷,从同学那里得到相关矫正和帮助。根据各小组最终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出鼓励性评价。

本文是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几点拙见,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如何开展教学方式改革,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决定。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必须遵循以生楸镜幕本原则,稳扎稳打,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2013(9).

上一篇:浅析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下一篇: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利用赏识教育法来管理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