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时间:2022-07-01 09:54:41

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本院出生及外院转入的60例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出生30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aEEG的背景活动、连续性评估、睡眠-觉醒周期以及惊厥存在情况在两组新生儿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中aEEG背景活动正常者12例(20.0%),轻度异常者22例(36.7%),重度异常26例(4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新生儿; 脑损伤; 早期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arly detection of aEEG o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jury for newborns.Method: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jury in our hospital and transferred from other hospitals were selected from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4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30 healthy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aEEG background activity,continuous assessment,sleep-awaken cycle and convuls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aEEG background activ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2 cases(20.0%)normal,22 cases (36.7%)minimal abnormal and 26 serious cases(43.3%),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f tha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EEG; Newborn; Cerebral Injury; Early Diagnosis

我国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高、病情重,绝大多数的医院都没有条件在床边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也无法早期进行CT、磁共振等进一步的检查手段,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判读简单、便于床旁监护、价格合理的脑功能监测工具,以便临床能够尽早发现需要及时干预的脑损伤患儿[1]。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新生儿的临床脑电监护技术,是简化、单导的脑电生理监测、不但能反映背景活动的变化,也能反映癫痫样活动,具有操作简单、受环境干扰少、判读容易、可长时间床旁连续监测等特点[2-3]。因此应用aEEG进行持续脑功能监测已成为国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日常监护的一部分,而目前国内极少单位将aEEG应用于新生儿临床监护和实验研究。本研究通过对高危患儿的aEEG进行连续监测,分析评价aEEG在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12月本院出生及外院转入的60例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胎龄(39.46±3.45)周;出生体重(3348±463)g。入选标准:具有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血糖、宫内感染因素中的2条及以上者。另选取同期本院出生30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39.21±3.13)周;出生体重(3309±451)g。

1.2 方法 采用美国公司的NicoletOne Monitor脑电图监护仪,在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开始监测,每名新生儿至少监测6 h,采用标准电极安装方法,将电极置于头顶中央的额中线。

1.3 评估方式及评估标准 (1)背景活动评估:①正常:波谱带上边界>10 UV,下边界>5 UV;②轻度异常:上边界>10 UV,下边界≤5 UV;③重度异常:上边界5 V;持续性低电压是指连续性电压活动,边界振幅在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aEEG背景活动比较 两组aEEG背景活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973,P

2.2 两组aEEG连续性评估比较 两组aEEG连续性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741,P

2.3 两组睡眠-觉醒周期比较 两组无睡眠-觉醒周期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523,P

2.4 两组惊厥存在情况比较 观察组存在惊厥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87,P

3 讨论

随着产科分娩技术的提高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显著增加,但每年由于围生期因素造成脑损伤所致的神经系统残疾儿童数量相当多,幸存者常遗留神经发育障碍[6-7]。因新生儿生理功能不足,反应差,临床表现不明显,且无法早期进行CT,MRI等检查,易于漏诊及误诊,如等到临床表现较明显脑水肿,惊厥及脑干症状时,往往病情已危重,失去治疗时机,治疗效果差,所以早期了解新生儿脑功能状况非常重要。

在目前的多种诊断方法中,MRI无创、无辐射,且可多平面、多参数成像,是公认的最佳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方式[8-9]。但由于脑损伤在早期的MRI表现较局限,再加上检查设备不可搬动,无法进行床边检查,因此无法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践证明相比于头颅CT、MRI、B超等影像学手段,EEG在脑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中价值更高[10-11]。但操作复杂,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检查结果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是一种无创的脑功能监测技术,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且判读标准简单、易于分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12]。与EEG相比,aEEG电极少,操作简单,且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可进行连续监测,图形直观、易于分析,自临床应用以来,已被逐渐证实在HIE的早期诊断与预测预后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3]。

新生儿的脑组织发育尚未成熟,脂质数量和离子通道相对较少,对于缺氧缺血等因素较敏感,容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或者残疾率。在临床上对脑损伤的诊断时间一般需要10~24 h,而对于神经的保护措施需要在脑损伤发生后的6 h内进行才能够发挥最佳疗效,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14-15]。

新生儿发生脑部缺氧缺血时,脑组织血流进行重新分布,大脑中-后动脉的收缩首先出现,然后累及至其他区域。双侧顶骨处由大脑中-后动脉供血,因此是缺氧缺血变化的敏感区域,aEEG进行信号采集时以此作为采集部位,可早期对发生的脑功能损伤作出反应[16]。因此aEEG对于新生儿由于窒息、缺氧缺血性等原因导致的脑损伤的诊疗及预后判定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aEEG背景活动、连续性评估、睡眠-觉醒周期及惊厥存在情况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的脑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aEEG还具有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不易受外界干扰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综上所述,脑损伤高危新生儿的aEEG临测结果与正常新生儿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可采用aEEG作为早期脑损伤诊断的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储微.振幅整合脑电图在窒息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2]赵月乔.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3]魏巍.aEEG在HIE早期诊治及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3.

[4] Lena Hellstr m-Westas,Dongli Song,周扶乐,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6):401-404.

[5]邓松清,付俊鲜,康琳敏,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280-283.

[6]郭志梅,刘芳,周春风,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振幅整合脑电图特征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1):1019-1023.

[7]周艳霞,华,区少萍,等.足月新生儿睡眠-觉醒周期的波幅整合脑电图发育特征[J].广东医学,2013,34(20):3124-3126.

[8]储微,温晓红.振幅整合脑电图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及与近期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1561-1563.

[9]刘金凤,吴宏伟,李振光,等.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变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监测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4(21):4079-4082.

[10]施亿S,程国强,邵肖梅,等.正常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48-654.

[11]田晓川,田晓辉,张利,等.足月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早期相关血清指标和脑电图监测及预后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34-2035.

[12]郭志梅,刘芳,周春风,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振幅整合脑电图特征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1):1019-1023.

[13]尤金英,李建国,郭景华,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临床特征与脑电图监测[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3):230-233.

[14]贺绪智,孙晓川,但炜,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轻-中型脑损伤急性期脑电图改变的相关性[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8):619-623.

[15]黄雪会,杨明,陈晓,等.85例窒息新生儿生后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43):44-47.

[16]陈丽琼.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3):266.

(收稿日期:2015-01-21) (本文编辑:周亚杰)

上一篇: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诊断丙肝的临床价值评析 下一篇:东莞地区儿童骨密度与血镉、血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