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和爱好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和运用

时间:2022-07-01 09:13:29

兴趣和爱好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和运用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体育这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言。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意识和兴趣,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留给学生必要的自我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从兴趣出发,探究体育教学与兴趣、爱好的关系,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探究是本文着重谈论的内容。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为适应2 1世纪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以及信息科技对基础教育的巨大影响,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市教育工作会议,有关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本市适时驱动了“深化素质教育”的第二期改革工程,课改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对学生体育这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言,亦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意识和兴趣,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留给学生必要的自我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的空间。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试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通过教学实践体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兴趣的产生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知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象,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兴趣和爱好是活动的动力。"两者虽有不同,但兴趣常常和相应的爱好联系在一起,兴趣可以独立爱好而存在,但爱好却常以兴趣为前提。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注意方向和学习态度。因为教育的情况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客观现实,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存在的,往往在教学中采用外部条件和积极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以客观过程的形成,对他们施加各式各样的激发影响,使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主动地产生求知欲望,这不仅意味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需要,还意味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的体验。除此之外,在采用相应措施的基础上,学科的教材安排,使之既符合本门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又适合学生掌握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心理过程特点。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这门学科,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就是对知识的认识,研究获得接近某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意向。

二、体育教学与兴趣、爱好的关系

学生是否对体育有兴趣,必定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因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动机,不管什么人,凡是能够使他感兴趣的事,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理解和弄懂,这是一种不需要外界压力而产生的自觉行为。据调查,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运动欲望,渴求掌握更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不仅使自己的个性和意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很乐意的在运功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运动能力。除此之外,上课全神贯注听讲,认真刻苦钻研技术,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当学生处在这种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心理因素,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一个对体育运功毫无兴趣的学生,则表现为另一种冷漠的态度,更谈不上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锻炼,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动力定型的形式就缓慢,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单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兴趣和爱好是事业成就的沃土。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发明家无一不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强烈的兴趣,兴趣、爱好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也是获得成功的极大推动力,所以,学习兴趣及爱好程度的深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1、加强目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总是有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而学习动机又和需要直接联系。心理学认为:“兴趣产生的基础是需要”。为了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我对本校高一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迸行了调查,喜欢足球的24.7%、篮球的30%、羽毛球12.2%、乒乓球的19%、其他占1 4%。通过上述调查得出结论,在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运动兴趣比较广泛,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相应地带来了一些困难。要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我们教师就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由于是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活动,选择什么项目,采取什么样的练习方法,使学生有选择性的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受益,特别是在有个别学生自己对某个特定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易形成自己的优势和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因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授课形式单调,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2、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求知欲是学生在认识事物,探索真理中表现出的感性体验,在体育课上,要经常结合所授教材内容,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教“实心球后抛”这一内容时,向学生提出预备姿势,降低重心伸直手臂的基本部分,通过示范,讲解,一些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让学生了解体育动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加深对动作概念的理解和领会。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喜欢看优秀运动员比赛的录像和图片,以及做游戏、听音乐等多种爱好,把它引导到训练中来,形成新的兴奋区,并产生新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就能够马上体现出来。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馆员与读者服务 下一篇:我所期望的生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