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7-01 01:42:23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对策思考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民族的未来希望所在。我国有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比例增加。家庭是初始港湾、父母亦为第一任教师。由于缺失父母的直接呵护与管教,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课题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思考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对策思考;农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46-0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故土,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大量涌入城市务工谋生,常年在外。其子女或留给双方老人照料,或托给亲友管护。这些被留下来的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这个群体的学生已相当普遍,尤其是在农村,一提及这些留守学生,无论是老师还是其监护人,无不扼腕叹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研究人员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种种令人堪忧的表现:养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任性不听;迷恋网络游戏,沉湎青春早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性格孤僻乖张、逆反心理强,厌学情绪浓,辍学现象严重;法纪淡漠,甚至部分不务正业、拉帮结派、逞强斗狠,有暴力倾向的发展态势。

1.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1.1 情感的缺失,性格塑造出现偏差。长期与父母两地分居,缺少了双亲的直接呵护,被委托监护人大部分又处在农村,家庭剩余成员稀少,繁多的农活、家务无法搁置,在孩子富裕的课外时间里缺少交流和沟通,形成大部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卑、懦弱或自负、性格两级分化严重。

1.2 监护人教育的缺位。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母亲居住的占 29%,与父亲居住的占 3%,与祖父母居住的占 36%,与外祖父母居住的占 31%,独居的占 1%。受经济发展与教育落后的影响,留守儿童目前的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孩子教育、辅导无方法,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不能有效利用,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能停留在口头警示、盲目督促中或放任自流之中,不利于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

1.3 家长"亲情补偿"的误导。长期在外打工,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为了补偿对孩子的亲情缺失,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对物质、金钱得到的期望值,建立了以金钱、物质为媒介的亲情交流导向,给孩子买昂贵服饰、名牌智能手机,让孩子大把的发钱,此举误导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孩子无良行为习惯的潜滋暗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1.4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课余学习与生活环境和其他普通学生相比大不相同,可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方法与管理模式确是一模一样。目前,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已提倡与纵深推进多年,但作为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教育虽与较大的改观,但素质教育、新课改仍然处于最滞后的末端,教学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得不到落实,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措施缺失。

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面临着双重的缺失。

2.对策思考

2.1 强化政府行为。政府有责任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帮扶教育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及教育部门可以考虑抽出一部分经费, 资助和支持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 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安心学习。此外,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对进城打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同时,政府应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留守儿童学习和成长环境,解决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照看和学习无人指导的问题。

2.2 建立社会管理机制。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问题,为此应建立社会管理机制。首先,乡镇党委与学校领导、班主任与包保责任人、教师与学生家长每年签订责任状或责任书,建立梯级包保制。在村里,应成立由村干部、无职党员、德高望重的长者、妇女和群众代表组成留守儿童管理小组,对本村未成年人出现的各种情况,利用村规民约、伦理道德、各种法律法规等进行评判和监督;二是中小学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应逐步发展为寄宿制学校。学校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详细记录了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动态管理,年年更新;确保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三是以民间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的机制在中小学附近有居住条件的群众在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下把留守儿童集中到自己家中进行有偿监管。托管者除聘请专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进行照顾外,还对其进行一般性学习辅导。也可以联合多方力量形成"大家庭",相对集中地有分工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管理和教育。

2.3 学校要更加关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 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一是教师应改变传统的 "好生"、"差生"观,树立"改变一个差生胜过培养十个尖子生"的教育理念;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灌输轻启发、重讲授轻自学、重课内轻课外的传统教学,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根据留守儿童不同的心理特征及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法,对思想有偏差、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 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把集体的温暖和自信心带给留守儿童,多利用互助互学的同伴友谊来弥补其在家庭中缺失的亲情。三是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通过微信群、QQ群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4 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孩子, 特别是年幼的孩子的成L具有重要作用。 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他们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行为与价值观,通过教育期望影响子女的学习成就感,通过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并创造条件,加强亲子间的联系和沟通,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监护人要重视对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工作,并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切实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日常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尽可能多的交流,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留守儿童父母应该经常与老师和临时监护人联系,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配合学校,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造成的消极影响。加强监护责任,尽可能为留守儿童创设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并关注和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及身心状况,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提高监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素芹等.关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5

[2] 田守明,张楠.浅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6,10.

[3] 刘培春.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J].知音励志,2013,7.

上一篇:家校联合促学生发展 下一篇:音乐课中温暖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