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跨国公司全球学习能力构建

时间:2022-07-01 12:23:44

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跨国公司全球学习能力构建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学习能力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源泉。区别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价值链战略规划模式,价值网络是适应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战略规划模式,跨国公司应从价值网络的战略角度出发提升其全球学习能力。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跨国公司需要从完成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角色的转变、跨国公司跨国知识流通渠道、跨国公司网络组织、规划全球学习战略和行动―反应―激发(ART)学习系统五个方面着手提高其全球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价值网络;跨国公司;全球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60-03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价值网络与企业竞争优势

1.企业学习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能力的背后是知识,正是蕴藏在企业或组织层次的社会知识或集体知识构成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知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根源,企业竞争优势内生于企业知识。在动态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不断变化的,能够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最直接原因是企业的所拥有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一个具有很强学习能力的企业,不仅可以学习对手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改变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1],不仅是企业的知识,还有企业产生知识的能力[2]。

2.价值网络、网络组织与学习能力的关系。价值网络与价值链一样,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战略思维方式和战略规划工具。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创造主要是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价值网络由相互交织的价值链组成,价值链上具备特定能力的价值活动可以进行垂直分离,并与其他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重组,价值链上的各价值活动独立性更强,这些的独立的价值活动,在价值网络中被当做价值节点。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价值节点,具有很强的价值汇聚能力,两条或以上的价值链可以通过共用这些有着显著竞争优势的价值节点,来增强价值链的各自价值创造能力。由于各条异质的价值链在这个价值网络内交叉,因此使得整个价值网络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价值网络因此获得了显著的范围经济效应。这样在价值节点和价值链的相互增强之间,整个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就得到强化和提高。

比较价值网络与价值链,信息和知识在价值网络内更加容易获取和传递,对信息和知识的利用能力更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价值网络突出的特性。因此,相比较价值链而言,价值网络是更加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一种更先进的价值创造模式。

与价值网络相适应,网络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组织工具。网络组织相比较传统组织而言,内部的联系明显增加,这更便于知识的转化;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优势获取更重要的是要看企业知识的增长速度和创造效率。网络组织因此有着更强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既然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那么企业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在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的跨国公司,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如何提高其全球的学习能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显得更为重要。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跨国公司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提高其全球的学习能力。

1.塑造网络节点:完成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中,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通常被认为是母公司战略的被动执行者,也是母公司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只有母公司才是知识的创造和扩散承担者。1980年以来,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有关跨国公司战略研究的文献认为,海外子公司正成为前沿思想的创造者,重要研发任务的承担者以及战略规划实施的积极参与者。也就是说,海外子公司不仅已经转变成为跨国公司专有优势发展的贡献者,而且,在这方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换言之,海外子公司正成为跨国公司知识网络体系中重要的学习者和知识贡献者,公司专有优势的产生与维持正由原来单一的母公司导向转变成为整个公司网络的集体责任[3]。

由于跨国公司各子公司处在不同的国家,就会形成具有较大差异化的国别性知识(Country-specific Knowledge)。由于这种知识产生于不同的任务与制度环境中,被认为是隐藏在跨国公司国际化扩张绩效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因为这种知识很难从要素市场上得到,国别性专有知识成为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租金和垄断力量的一个源泉[4]。因此,必须实现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角色转变,赋予各子公司更多的自和实际决策权,提高各子公司作为跨国公司价值网络节点的活性[5]。

总之,海外子公司正由母公司战略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由母公司知识与技术的转移者转变为知识与能力的贡献者,子公司创造性地吸收和利用当地知识,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提高当地回应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学习的重要部分。概言之,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正成为其全球学习的重要承担者[4]。

2.构建网络连接:跨国公司跨国知识流通渠道。运用知识理论解释跨国公司存在原因,是由于知识在跨国公司内部的转移与扩散比在外部市场中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跨国公司的各海外子公司在完成角色转变以后,具备了更强的网络活性。但只有在这些活性网络节点之间建立起顺畅的知识流动渠道,才能真正的提高跨国公司整体网络的学习能力。事实上,通过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性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只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学习战略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跨国公司这种特殊的组织学习体系,将每个局部所获得或创造的新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的转移与整合,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知识存量,这才是跨国公司全球学习的真正优势所在[4]。

构建跨国公司组织内的网络连接,至少可以在三个不同层面上展开分析:单元节点,关注个体单元的行为;二元连接,关注单元间的连接行为;整个系统,关注整个网络的行为 [6]。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连接和知识转移扩散通道,可以用图1表示[4]:

3.构建学习组织保障:跨国公司网络组织;网络允许有活力的小型单位获取大量的特殊信息(Sullivan,1998)。也使得海外子公司不再单纯依赖母公司的知识,进而加快跨国公司的知识更新,增加其知识存量,提高其创新速度,因为这种边界降低的开放系统,不仅能够为跨国公司带来生产所需的要素更有利于与其他知识生产及应用的组织建立起动态的有机关系[2]。国别性或区位性专有知识(site-specific knowledge)对于提高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效率和当地反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这类知识必须通过海外子公司镶嵌到当地的网络环境中才能够获取,通过与当地的上下游客户、研发机构、社会组织建立起组织间的网络关系,就可以接近和学习当地的知识和技术,并进一步通过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组织,实现这些国别性知识的全球共享。

跨国公司组织内部网络化,使公司内部各层级、各组织成员间的组织边界模糊化,建立了组织内部成员间的亲密关系,跨国公司组织内部的这种社会化机制,非常便于知识的学习、共享、转移和利用,特别是对于形成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隐形知识的分享与转移更为有利。研究表明,文化背景的异质性不仅对激发组织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是有益的,更有利于组织知识的创新与发展。跨国公司通过构造外部网络环境,并通过内部的网络化组织,对于异质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提供了可能,使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广泛的网络获得来自各个地方的知识并与组织中的其他部分分享,这种在企业的任何地方学习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正是跨国公司相对于单纯国内经营企业的基本优势之一 [7]。跨国公司网络组织本身也是一种获取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4.规划全球学习战略为了使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内容和方向,能够服务于跨国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就需要制定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战略,以使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行为能够有效支持跨国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进行全球学习战略规划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1)以实现知识增殖为战略目标。将知识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体战略,将知识的增殖列入企业真正的价值来源。(2)重视过程管理。企业内部采用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过程管理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创新。(3)合作式竞争取代单纯竞争。与外部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结成知识联盟,用竞争与合作的思维方式代替传统的单纯竞争的方式,提高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能力,加速企业的SECI螺旋上升速度。(4)人本管理。人是知识的载体,提高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是提高跨国公司内部员工的学习能力,要不断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鼓励员工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意识。

5.构建学习动力机制:行动―反应―激发(ART)学习系统。子公司是知识的开发与获取环节、渠道是知识的转移与扩散环节、战略是对知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环节,这三个部分构成跨国公司完整的知识链。同时,构建跨国公司网络组织是对跨国公司全球学习能力的组织保障。除此之外,还要为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构建动力机制,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内部组织与外部顾客、供应商的互动反应,加速跨国公司内部SECI学习过程的螺旋上升速度。这套动力系统就是由Nonaka提出的行动―反应―激发(ART)系统。行动―反应―激发(ART)系统在行动和反映之间创造了链接,并通过知识的积聚、创新、开发和分配的动态过程,为知识的创新提供特殊的支持[8]。这个动力系统里,创造便于知识转化的环境状态,发挥领导对知识转化的激励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知识的系统化阶段,激发因素共同构成了ART的组织动力,以促进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ART系统对跨国公司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用图2表示[9]。

图2行动―反应―激发(ART)学习动力系统

在图2中可以看出,跨过公司学习能力的提升主要有两个作用力,一个是价值网络,另一个是ART系统。ART系统在横向角度,主要是推动和促进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间的相互转化,并在此转化的过程中推动知识的创新;ART系统在纵向角度,不断推动知识从低水平的个体知识逐渐向到更高水平的组织知识的转化,以及从低层级的组织知识逐渐向更高层级的组织知识的转化。

三、结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建立在企业全球学习能力。首先,适应知识经济的外部环境,从价值网络的战略视角出发提升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能力,跨国公司需要赋予海外子公司更多自主决策权,以提升海外子公司的学习活性;其次,跨国公司要在组织之间建立起畅通的知识流通渠道,需要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网络化改造;制定全球学习战略;建立起基于ART系统的学习动力机制。全面提升跨国公司的全球学习能力,真正建立起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Ikujiro Nonaka: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12).

[2]Spender (1996).Making Knowledge the Basis of a Dynamic Theory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7 (Winter Special Issue),45-62.

[3]Birkinshaw,Hood and Jonsson(1998).Building Firm-specific Advantage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the Role of Subsidiary Initia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9,221-241.

[4]薛求知,阎海峰.跨国公司全球学习:新角度审视跨国公司[J].南开管理评论,2001,(2):36-39.

[5]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J].南开管理评论,2000,(3):4-7.

[6]Gupta and Govindarajan(2000).Knowledge Flows with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21,473-496.

[7]Kogut,B.(1989).A Note on Global Strategi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0(4),383-389.

[8]George von Krogh,Ikujiro Nonaka,Toshihiro Nishiguchi.Knowledge Innovation:the value sources,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9]黄颢,陈天阁,张道武,陈晓剑.SECI模型在网络化组织中的拓展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6):16-21.

上一篇: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C2C店铺营销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