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政”背景下政府绿色管理的意义、内容与实现途径

时间:2022-06-30 11:32:20

“绿色新政”背景下政府绿色管理的意义、内容与实现途径

摘 要:政府是推进科学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构建并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的绿色管理。实施绿色公共管理是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和战略举措,也是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的关键之一。在揭示了绿色政府管理的兴起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政府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政府绿色管理努力方向与实现途径。

关键词:“绿色新政”;政府绿色管理;和谐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27-02

引言

中国在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国情和长期以来实行的黑色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已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是以人本为核心、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和目标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无论是以人为本,或是统筹兼顾,还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处理好资源和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1]。因此,在“绿色新政”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做到政府绿色管理将是中国未来重点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政府绿色管理的兴起及其内涵

1.政府绿色管理的兴起。18世纪40年代至今,工业革命时代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不可否认,但由于在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向环境无限制的索取,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实际上是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中国的自然国情和世界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环境负荷的有限性,迫使中国必须摆脱和抛弃黑色发展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苏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必须独辟蹊径,寻求创新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2]。推进经济绿色转型涉及各个方面,如政府、企业、社团组织、社会公众等市场主体等。政府因其行使公共管理权,所以对于转型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构建并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协调的绿色管理。

2.政府绿色管理的内涵。任何社会系统都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任何国家的政府也都履行着管理社会的职能。所谓政府管理,是指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政府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公共事务进行的协调、控制、规范、监督和服务等活动,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运用和实施,是使社会系统得以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传统政府管理存在的弊端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运行,形成了无所不包、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因效率低下而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传统政府管理存在的弊端集中突出表现在: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效率不高。目前政府职能转变还远未到位,政府以审批代管理、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现象依然存在。政府职能履行还不全面、不协调,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都还比较薄弱。政府效率和管理创新还不够,效率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关键还是人的问题,例如传统的行政模式、政绩考核方式、干部任免制度等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力度一般,效果不明显。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放在突出位置,仍然过于重视经济建设和管理职能,促进经济(GDP)增长是各级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同时,由于财权事权关系不对等,导致地方政府没能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2.政府行政部门间利益关系的弥合度不足。中国传统政府管理体制不仅在经济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而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在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的行政规定存在诸如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具体化,各种规定之间缺乏衔接、协调和配合,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在与环境和资源相关的立法过程中,有关部门为了强化自身利益,“以法争权”,使得立法过程带上了鲜明的部门特色,容易与其他法律或部门规定产生冲突。上述情况会弱化绿色新政实施的整体合力和协调推进度[5]。

3.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矛盾。现行政府管理中总以GDP论英雄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与绿色经济发展存在深刻矛盾。当前虽然国家对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有着空前重视,但现存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仍然保留传统的考核指标。对于地方官员而言,经济增长总是排在第一位,而环境保护以及发展绿色经济是第二位的。因为对官员的考核体系以经济业绩为核心,如果地方官员如期完成了各项经济目标,自然提级,否则会被处罚或降级。故而,地方政府继续把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速作为硬指标,而把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等指标置于脑后。这样,现行的一些政策不是鼓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是鼓励企业粗放扩张,政府的措施都是在逆调节[6]。

三、政府绿色管理实现路径

当前中国的政府管理模式仍然处在传统管理主导、绿色管理逐步发育、加快成长的阶段,“十二五”时期还需要在构建充分体现生态价值和生态规律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体系和具有更高生态文明建设素质的干部队伍等方面全力推进。从实践角度观察,尤其要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1.强化绿色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资源利用的长远规划以及其他法律政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是政府绿色职能运作的基本依据。但是当前的环保法律政策与资源利用规划多数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原则性或指导性意见,不够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尤其是不够量化、弹性大,使得本来执法和监管力度不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更是难以操作和落实。因此需要健全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监管三位一体的体制,还要考虑其他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未来资源、环境产生的间接影响,真正实现政府法律和政策的绿化。绿色职能的社会化指政府通过加强对企业和公众这两大社会主体的绿色行为的引导和监管,从而实现政府绿色职能的外部化,奠定绿色职能的社会基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公众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两者都是资源的最大消耗者,也是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因此政府行使对企业和公众的绿色职能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变得尤为关键。只有使企业及其他行为主体能够通过发展绿色经济获得更大利益,绿色经济才能获得强大持久的根本动力。各种利益的基本结合点就是绿色经济技术模式,比如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另一个重要结合点就是绿色激励机制,包括绿色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制度,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的发展[7]。

上一篇:技术本科标准刍议 下一篇: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