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探讨

时间:2022-06-30 08:39:4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探讨

【摘要】笔者认为,以全新的理念,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所有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谈几点拙见。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工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绝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甚至认为控制只是针对宏观经济而言,以为通过改革,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事实上,只在宏观经济范围进行控制还远远不够,也不能在微观经济中片面地以改革取代控制。改革不是万能的,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会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在改革开放的国策不会改变的宏观背景下,目前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标准

一般来说,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达到以下标准:一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指南,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二是控制触角应深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三是控制程序规范,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四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人员实施的全方位的控制。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关键有两点: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

(三)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对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而是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的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四)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

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应解决好的几种关系

在按照一定的标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解决好如何把握授权的度、如何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问题的基础上,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控与被控的关系

协调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矛盾是事关内部控制制度成败的关键。什么时候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协调好了,企业经营就稳定,企业效益增长就快。

(二)控点与控面的关系

严谨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监控。

(三)控制与创新的关系

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控制没有资产再生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工程给予足够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全面控制,防止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舞弊行为。

(四)硬控制与软控制的关系

硬控制指的是内部控制制度中那些必须遵守的规定,它在客观上规范和约束着会计人员和其他管理者的行为。而软控制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及内部控制意识等,它主要靠理念,习惯、管理者的道德观、价值观等来维系,以发挥其作用。为了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就必须软硬兼施,实行综合控制。

(五)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对象是企业的常规业务活动,如果企业发生未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则现有的控制将会失去效力。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内部控制中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关系。

(六)内部控制的灵活性、协调性及简便性的关系

企业控制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它也应该与企业内部的工作程序相协调。内部控制的程序应简单易懂。一个难以理解的控制系统只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失误。

(七)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关系

会计控制是指对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管理控制是指对企业内部非会计性质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其目的是贯彻经营方针,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盈利。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

(八)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控制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而内部审计是控制环境的一个特殊因素。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它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

上一篇:高校学分成本与学分制收费研究 下一篇:基于责任会计角度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