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30 06:47:21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关键词:职业学校;分层教学;数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基础较差。而且这些学生到了职校以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主动性降低。另外,职业学校强调培养技术型人才,在技能训练方面的课时安排较多,理论教学的课时相应减少,数学课的时间也随之减少。

一、分层教学法的提出

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在数学知识、思维能力、逻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一种较明显的“层差”现象。这种“层差”现象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师难以确定根据哪一层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难度,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这一问题,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尝试一种新的模式――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二、采用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能力差异显著,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教学,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导致两极分化。为了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我们积极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愿望分类施教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面向所有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培养学生从态度上“爱学”、从情绪上“乐学”、从技巧上“会学”,培养他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思考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要关注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相互间进行合作交流等数学应用能力,为他们学习本专业的课程或以后继续教育搭建平台,才能使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1.教学对象的分层

学生对就读职业类学校的态度比较复杂,有想学一技之长的,有父母强迫来学校的。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等各不一样,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效率、接受能力等,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能独立完成数学书A组的练习题及部分B组的练习题,能基本掌握教学内容。B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相对有些困难,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能基本听懂新课,然后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完成数学书中A组的练习题,为他们学好专业课做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向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应当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区分,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完善各层教学目标。将对B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使其掌握一些公式的运算及简单应用,了解数学基本思想、逻辑关系等;能够基本运用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数学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A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应注重实质,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重视知识发生过程。通过例题教学深化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B层学生不仅缺乏知识,还缺乏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首先要教会他们一些基础题,慢慢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掌握他们学习上、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改变“满堂灌”的模式,把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做练习,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对A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自觉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思维,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把能力培养作为对A层的学生教学的长远目标。

4.教学结果分层

对同一个班级学生进行教学结果检查,要采用难度不同的两份试卷。例如:设计A层学生的试卷时,基础内容占70%左右,提高内容占30%左右;设计B层学生的试卷时,基础内容占85%左右,提高内容占15%左右。

分层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作风,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谈新教师在教学中的常见障碍 下一篇:试谈大学章程的科学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