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谈课堂习题设置

时间:2022-07-02 12:07:04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谈课堂习题设置

摘 要:课堂习题设置对于语文课堂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结合人教版课例《大自然的语言》谈了学生课堂习题的设置要求及方法,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习题;语文作业;有效性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作业不是背就是抄,提起语文课堂作业,学生头痛,教师发愁,课堂冷清清,提问无人答。课后学生对待语文作业,也常常将其放置于英语、数学等学科之后,甚至还有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浪费时间,反正不是抄就是默,不读也能及格。初中语文在学生眼中变成了主科中的副科,可有可无,仿佛只是在紧张地背诵完英语单词或做完难解的数学问题之后的一道小甜点。

长此以往,语文学科的地位危矣!因此,学生的作业设计必须要进行改革,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爱上课堂,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大自然的语言》谈谈学生课堂习题的设置。

一、课堂习题的设置要符合认知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初二的学生比初一的学生更能深入地探究文本,教师在教授新课时要采用层层深入、逐步推进学习的方式,关注全体,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以学生内心需求为方向,有意识地设计有阶梯难度的课堂习题。教师要真正做到把握课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课堂习题的设置还要注意趣味性,有趣的问题,学生才乐于动脑,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内容本身就来源于社会,开放性、实践性是语文课堂习题的主要模式。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师预设的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拓宽认知,获得多元化的训练。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习题的设计,还要注意问题设计上的创新,“旧壶装新酒”的传统问题设计,学生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不如试试“新壶装新酒”,使题目的设计在问题内容等多方面都使学生获得长足的新鲜感,乐于去学。

二、课堂习题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堂作业要分层设计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统一的课堂习题设计很明显无法激活每个学生心中的学习渴望。面对这种众口难调的现象,分层教学就不得不被提出。首先是作业量的要求,一个题目,学优生能不假思索就可以得到答案,而学困生可能因为难度太大而干脆放弃不做。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同一个问题上有所认知。

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把班级的学生依据学习的现状,分为A、B、C三个小组。这是一篇说明文,针对文章的题目,我设计了3份不同难度的课堂习题。

A组题: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B组题:本文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请谈谈它的好处。

C组题:《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这三组都是围绕着课文题目设计的,但是很明显在难度上,A组的难度比B、C两组都大,C组为了照顾学困生,在设计的形式上也进行了变化,变成了更加简单的选择题,难度降低了,这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点燃,不致落后。

2.课堂作业的设计要因文而异

针对不同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对文本句子的解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情特点设计课堂习题,既要涵盖课文学习要点,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注意,每组题型涉及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应该是相同的,只是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的问题不相同,问题的提出模式不相同。对于学困生,不妨多一些开放性的选择题,选项可以合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困生起到提醒的作用。

结合《大自然的语言》,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问题:

A组题: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请联系生活举几个例子。

B组题: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第二自然段段中有何标志词?请找出关键词。

C组题:文段中提到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请结合文本把不是文段内容的选项选出( )

a.草木荣枯 b.杏花,桃花 c.布谷鸟 d.杜鹃花

A、B、C三组的知识点一致,教学难点相同,只是问题的方式变换,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得到合理训练。

我们要明了,课堂习题的设置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如今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式的老旧课堂模式,知识的传授渠道也不再是单一的,网络、媒体、教辅均可使学生获得教师课堂上没有涉及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点拨的作用,把课堂作业训练变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过程。教师甚至还可以把课堂习题的命题方式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命题,小组合作得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实现高效。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初步研究 下一篇:高校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