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专家沈祖炎

时间:2022-06-30 06:27:14

钢结构专家沈祖炎

沈祖炎教授1935年6月生于杭州,现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正如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所说:“沈祖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可说是功夫所至,是名至实归、众望所归!”沈祖炎教授长期从事钢结构领域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钢结构稳定、抗震及非线性分析理论及设计方法.

不懈钻研,在寂寞和艰难中坚守

300多篇论文,近20部著作,11本钢结构有关的规范、规程,4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和20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的关键问题研究,25项科技进步奖等等,这一串串令人叹服的数字,与沈祖炎教授漫漫50年的钢结构人生紧紧连在一起.

与钢结构结缘是在上世纪50年代,王达时、李国豪等博学之师为同济51级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讲授钢结构、钢桥设计课,有一位同学听得尤为专注,他就是班上年龄最小、成绩最优异的学生沈祖炎.两位名师的引领激发了他对钢结构的无限兴趣,并由此影响他一生.

1955年,沈祖炎毕业留校任教.那是钢结构“十分沉闷”的年代,由于国内钢材紧缺,钢结构实际应用非常有限,既申请不到科研课题,也难于遇上工程建设项目,钟情钢结构的沈祖炎在这样的环境里起步,艰难重重.

参编国家钢结构规范是一个契机.1962年,沈祖炎受邀参与编写我国第一本《钢结构设计规范》,主要负责计算.在一天天埋头试验、理论分析过程中,他逐步提炼出一些计算公式,慢慢加深了对构件稳定理论的诸多认识.不久,他又参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后又主编《轻钢结构设计规程》、《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随着一个个规范相继问世,积累愈多,他对钢结构的思考也就愈宽愈深.

80年代,钢结构开始兴起,从前的一切积淀就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如果你认定这个研究方向有发展前途,坚持走下去是最好的选择!”这是他给予年轻人珍贵的学术经验.

在钢结构蓬勃发展的春天里,沈祖炎教授不仅学术之花盛开,他还在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建设中担纲重任,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光荣记录.

深厚的理论功底对接工程实践,炼就了沈教授一双睿智的眼睛.学生赵宪忠从1994年起跟随沈教授硕博连读,学习伊始,亲眼所见的一件事令他惊叹折服.那是1994年秋,上海八万人体育场钢屋盖模型试验前夕,就在结构工程所的实验室,绕着由几千根杆件组成的庞大结构模型,沈教授走上两圈,一眼就指出哪块部位、甚至具体到哪几根杆件需要着重观察.一经试验,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正是这双慧眼,为多个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把关.1995年初夏,上海大剧院6075吨的钢屋盖实施整体吊装,时任顶部钢结构整体提升副总指挥的沈教授头戴安全帽,在工程现场坐镇指挥,20小时协同作业,钢屋盖成功吊装.还有国家大剧院、浦东国际机场、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了他在结构上的护航保驾,人们对这些大型建筑的安全更加放心.

培植梯队,为学科发展注入活力

“沈教授不仅个人在钢结构领域成就卓著,而且还亲手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对同济钢结构学科的持续发展贡献很大.”同济大学周家伦书记说.

留日多年的吴明儿老师2004年底在决意回国时,他的目光就锁定了同济,因为“沈祖炎”这个名字在日本钢结构学界享有很高知名度,让他心动的还有“沈教授领衔的那支响当当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梯队”.

此言不虚.李国强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多高层钢结构及钢结构抗火是他的主研方向;陈以一教授,致力于钢结构抗震与轻型钢结构体系研究;张其林教授,主攻新型结构技术研究;丁洁民教授,同济建筑设计院的带头人……他们都是沈教授的优秀弟子,如今都已成为钢结构几大重要研究领域有影响的专家.这一支支优良团队的崛起,让同济钢结构学科广受瞩目,成了学子们竞相投奔的热门.

对于沈教授关注学科长远发展这一点,近年来毕业留校的几位青年博士也有真切同感.正是在尊师的鼓励下,赵宪忠、李元齐、孙飞飞三位年轻人在留校两年内就分赴英国、日本、意大利做博士后研究或开展合作交流.回国后,沈教授又与他们坐在一起,谋划最适合每个人的研究方向.

“钢结构还在不断上升期,对我们也是重要机遇期,我的身体还很好,愿意与年轻同志一道,将钢结构的应用研究领域继续向前推进.”沈教授说.

上一篇:幸福与距离有关 下一篇:“欧姆定律”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