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38例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30 05:30:2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38例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11 - 35 - 01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笔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38例(40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40眼),男23例、女15例,年龄53~71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术前经过药物降眼压后眼压13~28(平均21)mmHg。

1.2 方法常规做球后及球结膜下局部麻醉,开睑器开睑,作鼻上方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于角膜缘上方作一4mm×5mm的1/2巩膜厚度的板层瓣,分离达角膜缘巩膜侧。用0.3g/L丝裂霉素棉片置于巩膜床 3min[1],用生理盐水250mL充分冲洗丝裂霉素残液。进一步将巩膜瓣向角膜侧分离lmm,用15°穿刺刀于颞上方角膜缘内lmm处,平虹膜方向刺入前房,根据患者眼压情况,轻压穿刺口后缘,放出适量房水,降低眼压。再切除lmm ×(2~2.5)mm小梁组织及周边虹膜组织,恢复虹膜见瞳孔圆,巩膜瓣游离角及其中间各缝合1针,共5针。经前房穿刺口向前房注入平衡盐溶液,观察液体从巩膜瓣下渗漏情况;然后缝合球结膜。再次经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溶液,调节前房深度及人工形成滤过泡,并观察结膜缝合及有无渗漏情况。下方球旁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绷带包扎单眼。

2 结 果

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3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发生率7.5%,术眼经加压包扎,散瞳处理后前房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提高者10眼,保持不变者27眼,视力下降者3眼。出院时,40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1d,36眼形成大而扁平的滤枕,呈半透明状;有4眼滤区不明显,经按摩眼球后滤区明显。

3 讨 论

本文采用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做了以下改进:(1)缩小了小梁切除口;(2)术中应用了丝裂霉素;(3)术中采用前房穿刺,注射平衡液,促使前房及滤过泡的形成。丝裂霉素是从链球菌属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癌药,具有很强的抗增殖能力。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与 DNA双链发生交联而抑制 DNA的合成。术中个体化应用丝裂霉素可延缓滤过通道瘢痕化程度,减少瘢痕形成。因而能有效阻止滤泡的纤维化,使房水引流变得通畅,极大地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但应注意过量的使用可引起滤过过强,造成浅前房发生,导致结膜筋膜伤口愈合不良、角膜上皮损伤、薄壁滤过泡的形成、低眼压及低眼压性黄斑水肿、眼内炎等发生。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是否形成,滤过泡的形态及结膜有无破损,是关系到滤过手术成败的关键。一般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后房水流出,前房随之消失,眼压下降,滤过泡在手术当时无法形成。滤过泡形态及结膜创口有无漏液须待术后 1d才能知道。通过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溶液重建前房,在手术当时人工形成滤过泡,还能及时发现球结膜缝合的不严密处或破损处并作必要修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房水流失,随之进入低眼压期。低眼压可使眼内血管反射性扩张,血房水屏障破坏,眼内反应加剧,甚至出现前房出血、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通过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溶液来调节眼压,避免术后低眼压期,减轻眼内反应,减轻滤过性手术后的并发症。本组40眼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浅前房发生率仅为7.5%。术后1d,36眼形成大而扁平的滤枕,呈半透明状;有4眼滤区不明显,经按摩眼球后滤区明显。因此,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确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美玉.青光眼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600.

上一篇: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40例青光眼合并白... 下一篇:吸入激素联合缓释茶碱与吸入激素联合长效β2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