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侧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观察

时间:2022-10-01 08:14:56

顶侧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观察

【摘 要】目的:顶侧联合式腹膜剖宫产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有剖宫产指证而无腹膜外剖宫产禁忌症的孕妇160人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手术,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使用镇痛药物及发生感染率人数少,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

【关键词】分娩疼痛;影响因素;分娩结局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据报道,每年剖宫产手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我们采用顶侧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有剖宫产指证而无腹膜外剖宫产禁忌症的孕妇160人次,孕妇年龄在21~36岁之间,平均(26.91±3.68)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人次。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1)观察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操作方法:下腹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前鞘各层组织,分离腹直肌,暴露腹横筋膜及膀胱筋膜,切开膀胱前筋膜,推开浅层腹横筋膜,显露确定膀胱顶高度及界限,在距膀胱顶部2.0cm偏左侧膀胱顶缘下2cm弧形切开膀胱前筋膜,游离膀胱顶,由顶入转侧入式,沿着腹壁的切口左缘,分离左侧腹横筋膜、膀胱前筋膜、侧窝脂肪,暴露三角区,不必显露三角区的底边即腹壁下动脉,沿膀胱缘向下、向右推离膀胱,暴露手术野足够大,打开宫颈前筋膜可见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分离膀胱后筋膜,可见一道醒目的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于三角区腹膜反折缘下方处1cm钳夹,剪开宫颈前筋膜,分离宫颈筋膜和膀胱后筋膜,并左右扩大,显露子宫下段足够大,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缝合子宫及膀胱筋膜,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组织。(2)对照组新式剖宫产手术操作方法: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腹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前鞘各层组织,分离腹直肌,钝性分离腹膜外脂肪,打开腹膜,进入腹腔,扶正子宫,于子宫下段横行切开子宫肌层、浆膜层,撕拉切口足够大,娩出胎儿、胎盘,干纱布擦洗宫腔,常规缝合子宫肌层、浆膜层,探查双附件无异常后,缝合腹膜,常规缝合腹壁各层组织。

1.3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术后观察排气时间、疼痛程度、下地时间、排尿情况、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

2 结果

顶侧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的孕妇与新式剖宫产术孕妇相比,分娩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新生儿情况,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使用镇痛药物及发生感染率人数少,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顶侧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式相比,由于腹膜外剖宫产术不进人腹腔,对腹膜刺激小,对胃肠无干扰,产妇下床活动时间早,胃肠功能恢复快,且疼痛轻,产妇进食早、食欲好、精神愉快,乳汁分泌旺盛,从而有利于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这种手术,虽然看起来较以往的手术麻烦,但这种改良手术,还能很好地避免患者发生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由于手术没有在腹腔内进行,它的手术操作, 均在腹膜外完成,不会使羊水等不洁物质进入腹腔[ 1 ],由于不需要剪开膀胱的筋膜,对膀胱的刺激较少[2],经过本组试验,也可很好地证实,产妇在采用此种手术方法后,疼痛感较轻,发生感染的人数较少。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高,导致很多地区不能开展此类手术,通过这几年的手术操作,我有一些体会:(1)手术中,麻醉需充分,产妇肌肉松弛好,有利于手术操作,未进入产程者,子宫下段形成不好,血管丰富,一旦发现静脉丛,要完好地保留静脉丛,不要轻易触及[3];(2)为手术中各部位进行分离时,不做锐性分离,以免对产妇的膀胱和血管造成损伤[4];(3)腹膜反折与膀胱之间进行筋膜组织的分离,要尽量充分,直至从膀胱能拉至右下方,子宫下段充分暴露,这样娩出胎儿容易些。

总之,腹膜外剖宫产术,其切口较隐匿,步骤较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资料

[1]谢荣凯、陈波杰,程湘,等.侧入式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140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2):1285-1287.

[2]郁锦花.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在巨大儿分娩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5):458-459.

[3]田雪红,刘念稚.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介绍及临床应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5,21(5):544

[4]赵文霞,李根久,赵莲茹,等.顶入式膀胱腹膜指压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29(8):484.

上一篇:血清蛋白电泳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 下一篇: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