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方法

时间:2022-06-30 03:43:14

浅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方法

【摘要】职业指导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做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

1.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受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重要部分,其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就势必影响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发展,影响到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探索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有效方法,这将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特征

2.1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在校期间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并且他们年轻、富有活力、具有创新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2.2 不同的学历层次、专业和性别影响大学生就业

随着供需结构矛盾的不断显现,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学历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普遍高于本科生,本科生的就业状况好于专科生;从专业来看,理工科类毕业生就业状况高于文科,热门专业的就业状况明显好于一些比较偏的冷门专业。例如,机械、电气、土木、采矿、地质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艺术、人文等专业就业情况相对较差;从性别来看,就业市场中存在就业机会对男生倾斜、就业条件对女生苛刻、就业岗位对女生局限等现象,女生就业困难较大。据调查,以全职就业为标准,男女全职就业率差距大约是5个百分点。[1]

2.3 大学生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就业预期非理性化

由于多数大学生属于初次就业没有工作经验,“经验准入”的门槛限制了部分大学生就业,他们因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不能立即就业。另外,由于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必要的就业意识和自主择业的能力,部分学生存在自我定位不准的现象,他们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异,对主观预期的收入水平高于实际的市场价值,就业预期的非理性化加大了就业求职过程的难度。

3.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职业指导内容和方法单一

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多数停留在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应试指导,缺乏对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调查研究,缺乏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及相应的案例分析等内容。职业指导的方法也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多对学生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的说教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职业指导工作处于被动,且成效不明显。

3.2 高校职业指导机构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已经设立了职业指导机构,但人员经费均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机构职能不明确,制度不规范,职业指导与专业、实践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程度还远远不够,使得职业指导机构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3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职业指导的开展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一般由专职、兼职、专兼职三部分人员组成,数量上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职业指导教育,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仅仅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难以取得指导应有的效果。

4.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方法

4.1 将职业指导形成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指导体系

高校普遍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但多数仅限在毕业班开设,且指导内容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应从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指导课,实施“全程全面”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职业指导,形成完善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指导体系:一年级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着重讲授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完善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三年级根据学生在基本能力培养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的修正,着重职业定向;四年级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方针的宣传及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着重职业指导和服务。[2]在实现就业前期做好早期发现问题、早期确定为题、早期解决问题的“三早”预防措施。

4.2 完善职业指导机构,构建专业化职业指导师资队伍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场地、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等方面加强职业指导机构建设,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要不断对职业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尤其要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消除他们对职业指导的认识性偏差和短视等心理现象,提高工作水平,逐步建成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服务周到、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职业指导队伍。

4.3 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

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相关行业、具体职业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对自己的潜能及职业兴趣等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导致就业定位出现偏差。为了使学生认清自我,可采取人才测评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生理特征、学习成绩、一般智力、特殊能力倾向、兴趣、气质以及家庭环境等进行科学的测评,明确自己的发展潜力、能力倾向、存在不足及专业发展方向,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使其结合职业期望和职业方向,确立就业方向和目标。同时,将测评结果归档,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才测评档案,以便发现学生成才规律和成长轨迹,从而开展有针对性、渐进式的贯穿大学整个阶段的职业指导服务。[2]

4.4 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采取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校内校外活动相结合和的职业指导方式

以重说教、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不仅效果不佳,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职业指导丧失信心。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应采用一些现代技术,例如社会实践、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等。寓职业指导于生动活泼的活动、真实有效地训练中,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指导活动中,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同时,还要经常邀请知名企业的老总或用人单位的主管领导来学校做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要求等方面的报告;邀请校友回母校“现身说法”,讲解自己的成功经验、创业历程;帮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调研、进行实习,加深对用人单位和职业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为他们求职创造感性条件。

4.5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群体对大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近年来出现的“硕士不如学士、本科不如专科”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打破了“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的定律,这就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研究生学历高、知识水平高,属于就业的优势群体,但研究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阻碍了研究生就业,对研究生进行职业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调整就业心态和战略。本专科生就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平衡性,与专科生相比,本科生理论水平较高,可塑性更强,对本科生进行职业指导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自身条件、就业环境及如何掌握求职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决策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来说,专科生就业优势较弱,总的就业走势和就业竞争力不如本科生,但专科生就业期望较低,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专科生进行职业指导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如何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抗衡力上。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也不尽相同,理工类专业就业形势明显好于文史类专业。对于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可以引导学生辅修其它专业,拓宽知识面,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帮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合理定位、实现就业。

大学生中存在着就业相对困难的不同群体,尤其是女生这一特殊就业群体,应针对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给予心理辅导,让女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选择更适合女性生理特点和个人发展的职业,并培养其求职自信心,提高其求职竞争力。

4.6 在校园搭建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形成“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氛围

全员参与是指在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参与。[3]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形成“全员育人、全员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局面,使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创造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积极地进行职业指导训练,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实践;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要邀请家长主动配合、参与学校开展的职业指导活动;不断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利用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校友及各种社会资源为学校的就业服务,在更大程度上争取社会的认知和认同。

5.结束语

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工程。高校应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指导。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的多元协调运作,为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破解助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第八版).

[2]沈鸿银.试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方法和内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6):60-61.

[3]崔师睿.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185.

作者简介:刘红艳(1974―),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

上一篇: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下一篇: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人本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