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的价值和意义

时间:2022-06-30 12:06:56

民族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的价值和意义

【摘 要】民族民间游戏易学、易懂、易推广又随时随地可以开展,使用的材料简便廉价,大部分都是利用生活中废旧的物品。它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它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等年龄特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它进入学校大课间,将极大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调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益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关键词】民族民间游戏;大课间;学生

0 引言

民族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民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民族民间游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它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等年龄特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民族民间游戏规则简单,入门技术不高,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场地限制,这就为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提供可能。民族民间游戏使用的材料简便廉价,大部分都是利用生活中废旧的物品。所以即使是一些基础设施和仪器缺乏的学校也可以很容易的开展。因此民族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能极大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调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体能体质、人际关系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跑、跳、投、灵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和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信心。民族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就是使学生平时喜爱的民间游戏在大课间得以开展,从而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民族民间游戏的特点

1.1 随意性

民族民间游戏的玩具使用简单,孩子们可以徒手做游戏甚至没有标准玩具时也可以用其它合适的东西替代,一般的民间游戏玩具是一些废旧物品和自然界的材料有些是现成的半成品,游戏的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从游戏的组织和取材角度来说,民族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但又具有随意性。一些游戏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叶子,就可以开始游戏,如可用树叶做沙包,玩丢沙包;玩“吃石子”游戏时,可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图形玩。

1.2 趣味性

民族民间游戏能够代代流传是因为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符合少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没有趣味性的游戏少儿不会感兴趣,更不会集中注意力去玩。有的游戏边玩边唱,游戏中相互取乐。例如,跳皮筋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可以从一根到两根、三根,同时可以不断挑战高度,让小学生有成就感,越玩越开心。在玩“吃石子”游戏时,要想尽各种办法,摆出各种难度较高的图形,开着对手挑战失败,这过程有成就感,乐趣无穷。

1.3 娱乐性

民族民间游戏的娱乐性是首要的。孩子游戏的目的是娱乐,追求的是心情愉快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民间游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它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自己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控制游戏进程,打破游戏的单一性,增加了调味功能。

1.4 教育性

有趣的民族民间游戏可以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使他们能克服自身弱点,忍受游戏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而继续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良好情绪、情感得到培养,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外,民族民间游戏可以在参与者共同协商情况下确定规则,这就使学生受到严格遵守规则的训练,从而调节他们的心理和自己的行为,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的自觉性和自控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1.5 民族特性

民族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少儿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又有不同民族的民间游戏。汉族地区多庭院游戏,如放风筝、打陀螺、抓石子儿等。南方山地的少数民族游戏娱乐也各有特色,因场地限制,他们的游戏一般小巧灵活。如土家族的‘打贡鸡”舍族的“打尺寸”,瑶族的打陀螺,壮族的打扁担,苗族的打手毽子等。

2 少儿的特点

2.1 心理特点

2.1.1 心理稳定性差

少儿心理情绪波动之大。少儿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

2.1.2 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少儿天真好动,兴趣广泛,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特别喜欢同老师一起活动,但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对呆板、单调的活动易于产生厌烦情绪。感兴趣的事情关注的时间就多一点,时间一长兴趣会慢慢消失。

2.1.3 好奇心强

对万事万物都感兴趣,总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好像不问“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感觉很不舒服。这个时期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保持这种好奇心,不能嫌他们烦,而批评他们,而是通过民族民间游戏吸引和引导他们。

2.1.4 好胜心强,但缺乏毅力

无论做什么事都想比同伴做得好,总想遥遥领先别人以示自己能力出众,但受到哪怕一点点挫折,大多数小学生就退缩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些开始产生自卑的心理。

2.2 生理特点

学生的身体发育,总的说来是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都较为均衡。

2.2.1 骨骼特点

小学生骨骼骨骼中有机物的含量大于无机物的含量,因此其骨骼硬度较小,柔韧性大,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所以小学生不宜参加剧烈运动以及高强度的训练。

2.2.2 肌肉特点

小学生的肌肉组织发展的特点,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群的发育要早,肌肉细长且柔嫩。比较大的肌肉(如上肢的屈肌、下肢的大腿肌)发育较早,比较小的肌肉(如手指、腕部肌肉)发育较晚。八九岁时,肌肉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力量加强。到青春发育初期十一二岁时,肌肉的发育急剧加速,这个阶段小学生能够较准确灵活地做些细致动作。小学生肌肉组织中水分多,糖、脂肪、蛋白质及无机盐较成人少,能量储存差,力量弱,虽易疲劳,但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消除也较快。

2.2.3 神经系统特点

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具体表现在:第一,小学生的脑的重量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第二,小学生随着大脑结构的发展,他们的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显著提高。小学生应该参加一些训练反应力的体育运动,像踢毽子、贴烧饼等民间游戏都是比较适合训练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3 目前学校大课间的现状

3.1 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经调查发现,学校大课间活动大多是做广播体操,很少开展其他项目运动,学校压缩大课间活动时间,不重视大课间活动。很多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和活动内容仍然比较单一,缺少变化,每个学期一直都是那几个项目,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大课间活动有厌倦感,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参与兴趣降低,难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2 组织管理和规范尚未系统化

由于大部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很重视,活动形式非常单一,大课间活动一直发展不起来,导致这么多年过去了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执行部门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认识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没有合理规范制度。

3.3 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长期以来,在许多地方学校体育投入在学校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比较少的。缺少资金、场地、器材设施,没法保障学生有可用的器材,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甚至是无法开展。在许多学校,特别是乡下一些小学场地不足、器材设施数量远远不足,有些地方场地简陋破旧的现象是非常突出的。一些乡镇小学的学生常常是几十个人抢一个篮球,这种“僧多粥少”的现象屡见不鲜。

3.4 组织者的培训机会少,缺乏开拓创新的思路

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和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丰富完善,那么体育教师作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应多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和交流。但许多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抓得太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非常少,造成视野和思路不宽、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贫乏、学生不感兴趣的现象。

4 民间游戏进入小学大课间的作用、价值意义

4.1 民间游戏弥补现代体育的局限和不足

4.1.1 弥补技术要求过高问题

现代体育项目技术的学习相对比较难,从技术入门到初步掌握一定技术需要一定的学习积累,这个学习的过程需要时间。这过程也是比较乏味,可以看成是一个挫折,这过程让初步的学习者看不到进步。民间游戏就简单易学,却趣味性很强,以吸引学生投身当中。

4.1.2 弥补项目数量过于单一

从学校的现实情况来说,特别是贫困地区,适合开展的项目也就是三四项运动。如:篮球、乒乓球、田径(有些学校连这些像样的场地都没有),而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参加这些运动项目,总是想办法逃避参加这些项目的锻炼。民族民间游戏就不一样,它种类多,而且很多都非常有趣,一些平时在学校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女同学、男同学,看见村里的伙伴在玩民间游戏,都自愿加入进去。因此在原来的学校体育基础上,将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将大大促进学校的体育锻炼风气,提高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4.1.3 场地上的优势

现代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场地没有达到一定要求就很难进行这些运动。要满足场地和器材的要求就需要一定资金作保障。但是现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情况是资金不充足,场地设施就没有保障。在许多学校,特别是乡下小学场地不足,多数学校没有羽毛球场、足球场,有些学校连田径跑道都没有,有些学校即使有这些场地,其场地也是破损不标准。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而民间游戏的开展不受时间、空间、场地的限制,不管是室内、室外还是在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民间游戏都能开展。

4.1.4 器材上的优势

现代传统体育项目要有标准的器材,学校才可以开展这些项目。这些器材需要资金购买,但是很多学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是比较少的,器材设施奇缺简陋破旧的现象是非常突出的,一些乡镇学校往往是几十个人抢一个篮球。民间游戏的玩具使用简单,多是一些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及半成品,一些游戏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叶子,就可以开始游戏,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图形玩“走子”游戏。这就比现代传统体育项目更容易在学校开展。重拾起我国传统特色的体育游戏将转变这一现状,采用各类游戏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培养了学生的智力。

4.2 民族民间游戏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2.1 增强身体素质

民族民间游戏作为儿童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不仅对儿童身体发育大有裨益,而且为儿童人格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民族民间游戏能锻炼儿童身体,增强儿童体质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最重要时期,这阶段最需要通过参加锻炼不同肌群的运动项目,以达到身体的发展平衡,强健骨骼。民间游戏种类繁多,而且趣味性很强,因此能吸引发儿童自愿地参加民间游戏。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各种感官系统特别运动器官总是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各种感觉和动作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发展。如跳橡皮筋、“跳格子”游戏,不仅能训练孩子们单脚起跳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全身的平衡技能和弹跳能力;滚铁环、“抓特务”游戏,通过奔跑的动作,可以加强儿童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活动;一些民间游戏还能对身体健康起到不同的功效。如秋天放风筝,不仅能在奔跑中锻炼肢体,还能在追逐空中的风筝时清目健目。天寒时进行丢沙包、踢毽子,可以活血御寒。此外,儿童在游戏时快乐的情绪,能提高其肌体的免疫力,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2.2 促进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生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儿童在民间游戏中能体验到欢乐的气氛、优美的节律和开心的动作,并享有充分的自由,情绪得到放松,这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对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也大有益处。许多民间游戏带有一定的竞争性,当儿童顺利地完成游戏,取得胜利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在游戏中,儿童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个体情绪处于不安的状态之中,这时他们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或者高估各种困难,甚至暂时停止游戏。但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的吸引着他们,使他们能克服自身弱点,忍受游戏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而继续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良好情绪、情感得到培养,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外,游戏的规则性,可以使儿童受到遵守纪律的训练,从而调节他们自己的行为,发展自觉性和自控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

4.2.3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进行一些民间游戏时,边玩边唱。如:在跳橡皮筋时,会边跳边念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玩丢手绢游戏时,坐成一圈的小朋友就唱着“丢手绢、丢手绢,请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除此之外,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一些成员违法规则后耍赖,不管大家如何自责都无效果,大家就会停止游戏,惩罚耍赖者,这就会出现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共识,这些过程就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2.4 丰富想象力

其实小学生最富有想象力,虽然有时候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是我们不可这种创新的嫩芽,应该加以引导训练。而一些民间游戏正好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吃石子”游戏,越是后面难度越大。参与者想出各种办法制造难度。把石子摆出不同形状,“吃石子”的人要眼急手快,判断好时机,在抛起的石子落地前把规定的石子抓起同时接住抛起的石子,且手中石子不能落地,这些过程都学要脑子去思考分析。又如“寻宝游戏”,一人在地上画一个小范围(不超过半平方米范围)的区域,将一块特殊的大家都认识的小物件埋在此区域内,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造各种假象,迷惑对手,让其找不到“宝物”,以便自己先找到对方的宝物。这些游戏都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游戏中战胜对手。

4.2.5 改变大课间的传统模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模式,积极开展传统游戏(打陀螺,丢沙包、滚铁环、跳橡皮筋、贴烧饼、踢毽子、木头人、老鹰抓小鸡,跳房子、丢手绢)等,从而使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喜欢、自愿的玩,让全体学生在创编、自练、互助中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把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我们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适当的改变游戏的玩法。

5 结论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我们体育教育的目标,而想办法让全体学生都参加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整体学生情况来看,每个学生又有差异,希望几项现代体育项目使每位学生体质得到增强是不现实的的。根据小学生特点来看,学习兴趣很重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对症下药是关键。应该集思广益,更应该对民间游戏优势部分,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部分予以保留、改进、整合和拓展。使它们更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且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丰富小学大课间的内容。在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要相信问题总比方法少。在大课间引进民间游戏,是非常好的一个尝试。民族民间游戏有趣的特点就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要求有趣的渴望;学生情况不一,个体差异多,而丰富(下转第406页)(上接第124页)多彩,花样繁多的民间游戏将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民族民间游戏引入大课间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龙明慧.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价值[J].教育界,2011(06).

[2]谢州艳.试论民间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8(11).

[3]吴贤龙.大课间引入民间游戏初探[J].体育世界,2011(07).

[4]常婷.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2011(06).

上一篇: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对策研究 下一篇:“90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