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初探

时间:2022-04-16 08:51:14

“90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初探

【摘 要】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今后的教育与管理影响深远。“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根据“90后”高校新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促进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90”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首先面临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通过入学教育学习了解大学阶段的生活、学习环境,尽快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明确学习目标,为今后在大学校园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校方而言,新生入学教育有先入为主的效果,在学生对大学生活懵懂未知的情况下帮助其建立对大学的正确认识,因而成功有效的入学教育对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管理成本的降低,对校风、学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90后”高校新生具有他们特有的时代特征,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创新新生入学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其适应学生的新特点、新要求,使新生入学教育不流于形式,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1 “90后”高校新生的特点和适应障碍

“90后”大学生,大多是出生于1990年后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倍加呵护,第一次离开家庭和父母,到陌生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学习和在很多方面都会出现不适应。

1.1 生活环境不适应

大学新生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来到了自己憧憬和期待已久的大学校园。但是有的学校校园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使大学新生真正感受到了知识殿堂、高等学府的魅力,陶醉在这种新环境中。有的却与想象中的大学大相径庭,学生心理必定会产生失落感和抵触情绪。同时“90”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被父母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多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不让他们承担任何家务,导致他们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差,而大学生活需要学生离家住校,恰恰需要这种能力,使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生活。

1.2 学习不适应

首先,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的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沿用高中依赖型的学习方法,新生入学不能迅速适应调整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差导致学习方式方法上的不适应。其次,面对大学里大量自由和可供个人支配的时间,便感觉迷茫、不知所措。同时,大学的授课风格与高中阶段也有所不同,教师授课时间有限,而且内容不只局限于教材,很多内容要求学生课下自学,加上对专业理解不够透彻,使学生对学习终极目标不明。使因此,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1.3 人际交往不适应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新生在中学阶段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上,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将往关注很少。进入大学后,大家都想多觅知音,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但是突然原离了身边亲人、朋友,面对眼前这么多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自己不知所措,觉得孤独无助。大学的老师再不想原有老师那样每天与学生在一起,打成一片,师生关系模式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复杂。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生活习惯,“90后”的学生个性鲜明,在家家生惯养,很难做到互相宽容和谦让,而且大家在合作的同时还有竞争,因此不容易处理好同学、室友之间的关系,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不容易。这样会使新生产生失落、孤独和挫败感。

1.4 情绪情感不适应

“90”后大学生,思想普遍比较成熟,敢爱敢恨,勇于追求友谊和爱情,智力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但他们的情感发育还没有成熟,抗挫能力差,情绪心境化,起伏不定,易受内在心情和外在环境的干扰,情感强烈但自制力差,在学业和爱情、友情和爱情等纠葛与矛盾面前显得迷茫和脆弱。

2 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管理部门单兵作战,缺乏系统性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的全盘考虑和部署,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从不同的的角度统筹实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但是实际上很多入学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者仅仅依靠学生工作者,使入学教育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加上各部门缺乏相互交流,学校没有固定的入学教育管理人员,使新生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导致入学教育效果不好。

2.2 教育时间不充足,缺乏延续性

新生入学教育是每所高校都必开展的教育环节,但是普遍教育时间较短。从新生入学报到至军训一般间隔1-2天,军训结束后就进入正常的教学环节,在这期间进行入学教育时间有限,有的定位在入学的一两个星期之内、有的则只有短短的三四天,甚至将新生入学教育当做一堂大规模的思想政治课,只需一两个小时,这样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从实际来看,新生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过程要比这长得多,当新生刚刚对大学生活有所认识和感触的时候,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教育却停止了。这样的入学教育缺乏延续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3 教育内容传统,缺乏针对性

首先,新生的入学教育主要有开学典礼、安全纪律教育、军训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和专业介绍等,从内容上说,比较传统。而且,入学教育的内容比较侧重于向学生宣传学校院(系)的优势,新生了解到的情况并不全面,对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深入学生内心,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对他们转换角色提供有效的帮助。其次,现今新生入学教育的对象已基本是90后学生,90后已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有着较为鲜明的群体特色,新生入学教育的的内容和方式却没有根据教育对象及时调整,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2.4 教育形式单一,缺乏互动

目前的高校入学教育多数沿袭听报告、开大会等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缺乏兴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能是机械的、被动的参与。教育者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求和所想,缺乏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只凭自己的感觉进行单项灌输,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 创新“90后”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途径

3.1 重视“学前教育”环节,开展前移式入学教育

学生从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进入到学报道这段时间,是切入大学生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和家长都比较容易忽略的时期,把握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入学后适应大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家长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在寄发的录取通知书上对学生和家长提出要求和建议,发动家长配合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写一篇感恩父母的演讲稿,启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是对之前生活和学习的反思和总结,激励他们继续奋发向上的决心。第二,准备参加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大赛,要求学生在开学之前就注重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醒家长帮助孩子了解社会与人.学会与人相处:帮助孩子认识与了解自己,客观看待自我;帮助孩子确定新的生活目标.尽早适应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管理。第三,给大四的自己写一封信。目的是:全面梳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大学生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家长指导下初步做好学涯、职涯设计,做好目标上的准备;保持每天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好状态上的准备;始终关注社会和学校发展动态,做好信息上的准备。以此激发学生挑战自己、挑战生活、挑战未来的激情,初步树立学习目标,并做好为之努力的准备。

3.2 多层次开展安全法制与校规校纪教育

“90后”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做好新生的安全法制教育与校规校纪教育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项主题教育的时间最好在军训期间进行,要从学校、院系和辅导员三个层次和角度进行。首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此项专题讲座,要求全体新生参加,由学校负责安全保卫的相关老师担任主讲,内容涵盖防骗、防盗、反传销及法制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实际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和诙谐的语言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氛围和生活学习环境。其次,要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学院的校规校纪,结合自己的特点开展新生的安全纪律教育,和相关奖惩措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同时,还要以辅导员的角度,细致的补充性的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引导和提醒,提高新生安全意识,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3.3 指导学生学涯职涯规划,做好目标理想教育

当今学生在考大学之前,个人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这是他们从小学到高中的最大奋斗目标。然而,在考上大学之后,这个目标就突然中止了,这时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目标的迷失和迷茫状态。因此,指导学生做好学涯职涯规划,确立近期和远程目标是大学新生的必要任务。包括对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进行院校介绍、专业介绍,增加学生对学校、院系和所学专业的了解,进而产生对学校、院系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涯职涯规划方面的讲座,每班配备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同辅导员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指导,引导新生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激励新生奋发进取、早日成才;“90后”大学生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盲目攀比和追求中迷失自我。所以在教育和引导他们确立人生目标的时候,必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到个人志趣和社会需要的统一。

3.4 推行“学长指导”模式,发挥“同伴教育”作用

工作中我们发现,新生与学长们的交流比较顺畅,也愿意接受他们的指导和建议。所以,除了专家教授、专业老师、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外,还可以聘任高年级思想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学生干部工作经验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班导生,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给新生介绍学习经验、生活常识,指导新生学习和选课,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可以给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奋发进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5 以宿舍为载体,推进新生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

新生入学后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心理上会产生寂寞、孤独和想家的情绪,学生入学后宿舍是他们学习的生活基本单位,是他们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是他们在大学的“家”。因此良好宿舍环境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辅导员可以深入宿舍,了解学生情况,与学生谈心、做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还可以邀请宿舍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培训,详细讲解宿舍的相关管理规定,带领学生参观优秀宿舍,协助新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3.6 紧密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培养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家长是学生最信任的人,家长也是最了解学生的人,因此发动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学生以为参加完高考,就大功告成,高枕无忧了,家长也放松下来,不再关心孩子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几个月的暑假期间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学生本身在跟方面也放松了下来,导致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在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给学生寄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要附上《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材料,使学生和家长在开学之前就对学校的先关管理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号召家长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在新生报到当天召开“家长见面会”、“家长座谈会”,了解学院的学科设置、培养模式和就业情况等,架起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辅导员老师还可以与家长互留联系方式,利用qq群、微信、E-mail等网络联系方式建立与家长的长期沟通平台,便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及时沟通,使家长更多的了解学生情况,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形成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合力,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7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养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但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步入大学后初次离开父母、亲人和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独立生活,面对许多陌生的面孔,很容易产生心理应急状态,导致很多心理适应问题的产生,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高校应针对“90后”新生的心理特点在新生入学后统一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根具结果给予新生必要的帮助。同时普遍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其次,在新生入学第一年系统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解决在学习、生活、健康和恋爱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很好的适应新环境。还可以利用“525”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素质拓展和专题讨论等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磨练意志力,增强自信,在互动中确立群体意识.引导新生以顽强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刘鑫.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2]李丽,符涛.“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途径探析[J].南吕高专学报,2010(2).

上一篇:民族民间游戏进入学校大课间的价值和意义 下一篇:现代艺术动漫设计机要与设计者个人能力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