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2-06-30 11:05:17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摘要】本文阐明了作者对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略说明,就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实验室里的学习和锻炼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各方面创新素质教育,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重理论轻实验,重基础轻应用,各类学校在遇到缩短学时,通常不约而同的砍物理实验课的学时。学生也认为物理实验课不过是“测数据”,实验通常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很少有学生选修实验课,学生普遍觉得实验课学起来没用。

2.教学模式呆板

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思维狭隘,办事寻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教学内容陈旧

物理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其内容大多是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的验证。物理实验力、热、电、光、原各部分实验之间相互分割,相互对力,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的思维也只被局限于相应的理论课程。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基本技能的训练,不适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也难以形成工程设计的整体感念。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学生对实验不够重视,每次实验时都是应付了事,实验效果欠佳,不能适应当前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1.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1)彻底转变观念

作为物理实验课的老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教授的物理实验课程是否至关重要的,是必可少的,才能把同样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和其他的人。使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础实验课尴尬的局面。

(2)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和手段

为了使学生掌握实验知识与实验技能,应在保证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砍掉一些内容陈旧、过于简单、缺乏启示性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要适应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可以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诸如利用录像带、光盘等媒体辅助教学;CAI课件等电子教材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及采集与处理数据及演示实验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虚拟技术创造仿真实验环境进行仿真实验。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师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是“导”师而不是“教”师起引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的讨论,实验前的讲解以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为主,不应面面俱到,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引导和个别辅导为主,以学生为实验主体,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并善于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这种“导”师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面,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科学思维能力。

(1)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进取的精神

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讲解要少而精,让学生有更多思考探索的时间。要处理好基本技能的严格训练与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活跃思维的关系;教师指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的关系。对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并且要善于引导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重视对学生观察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低年级学生在观察力、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方面显得薄弱一些。一些学生却习惯于询问教师,或者盲目操作。针对这种反映学生缺乏观察习惯的例子,实验课上应督促学生从观察仪器铭牌、面板旋钮标识、仪表读数系统等入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和正确记录这些现象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习惯。

(3)培养辨证思维,树立科学精神

物理理论思维可以是形而上学的,也可以是辨证的;前者是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待自然界的一切,而辨证的思维则是从发展和本质上全面看待一切。要让学生明确实验中的一切公式、约定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总之,应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中丰富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辨证思维的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4)注重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训练,要尽量减少对学生记忆性内容的要求和考核。课堂上可提出一些适当的设计性实验题目,或对部分学生开设设计性实验选修课。在罗列实验方案、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以及具体实施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设计性实验的选题,要做到难易适中,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当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满足时,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精神。这里要注意的是,当学生的思维过程或成果与教师的设计、安排、期望不一致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其独特的思路,并予以肯定,避免以教师的思维和教材上的内容束缚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陈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38- 306

[2] 许立言:创造学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34- 56

[3] 沈元华:设计研究性物理实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 12

[4] 赵向阳:理实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物理实验(J),2005.25(4):25- 27

[5] 王煌: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物理实验(J),2005.25(2):28- 30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 下一篇:让有效提问,放飞孩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