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系统探究论文

时间:2022-06-30 01:45:31

学校德育系统探究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对学校论文的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学校德育系统的模型化、要素化、环境化与三维结构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学校德育系统;模型化;要素化;环境化;三维结构

市场经济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的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法制也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力图运用系统论原理,探索学校德育系统的建构问题,以期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学校德育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一、学校德育系统的模型化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德育内容包括“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要素”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

根据系统论原理,学校德育应当是一个系统。学校德育系统,需要研究者进行整体构建,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系统的要素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等系统的层次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各阶段的衔接,以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用。于是,学校德育系统可以建构为一个双向结合的二维结构模型(如图1)。

“学校德育二维系统模型”是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3行6列矩阵(结构),共18个元素。矩阵的行向量表示学校德育的“层次系统”,矩阵的列向量表示学校德育的“要素系统”。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着一个学校德育系统的非空子系统。比如,第一行表示“大学德育系统”,第二列表示“学校德育内容系统”,行列相交处的元素a12表示“大学德育的内容系统”,它是“学校德育内容系统”的子系统。系统论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和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功能和最优的整体效应。

二、学校德育系统的要素化

“学校系统模型”是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层次为经,以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要素为纬,纵横交织而构成的,具有时间的全程性、空间的全面性,能够产生整体效应的开放系统。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过程控制,根据矩阵分块的原理,研究模型矩阵可以转化为研究矩阵的六个列向量,即是说,学校德育系统可以要素化为六个子系统。

1.德育目标子系统

学校德育目标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一列子系统。

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目标子系统确定的依据,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是根据党和国家对学生在“德”方面的要求,遵循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德育目标要力求达到方向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力求达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成长需要的统一。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构建德育目标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

2.德育内容子系统

学校德育内容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二列子系统。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子系统主要包括:德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由德育目标所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制约;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

构建德育内容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德育内容,循序渐进;德育规范,形成序列;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注意衔接,螺旋上升。

3.德育途径子系统

学校德育途径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三列子系统。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子系统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以我国国情和各级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提出的。学校德育途径子系统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其他各科教学、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

构建德育途径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德育途径,对应内容;一项内容,多项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4.德育方法子系统

学校德育方法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四列子系统。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的手段。概括起来,德育方法子系统可分为4类18法:

(1)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如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

(2)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

(3)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

(4)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

构建德育方法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内容,对应途径;多种方法,优选组合;辩证思维,法无定法;留有余地,鼓励创新。

5.德育管理子系统

学校德育管理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五列子系统。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之间、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增强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

德育管理子系统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

构建德育管理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理顺健全领导体制;稳定提高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6.德育评价子系统

学校德育评价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六列子系统。

德育评价是根据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政策、法规、文件、大纲等要求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条件、过程和绩效进行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德育评价子系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校长对班级德育工作和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班主任及教师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品德评价三部分内容。

构建德育评价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三级评价,体系健全;指标体系,科学简明;认真研究评价原则,正确掌握评价方法。

德育评价的难点是指标体系的量化。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标准)、权重、评价方法等项内容,既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学校德育系统的环境化

学校德育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层次和结构,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向高序、从二维向三维演化和发展,这就是系统的开放性。

学校德育系统的开放性的主要表征是德育系统的环境化。所谓德育系统的环境化,是指学校德育要从直接实施德育的学校环境向间接影响德育的家庭环境和间接作用德育的社会环境全面开放,以环境为载体,以社会规范为主要手段,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道德进步为目标,从而使德育的首要地位得到真正提升,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得到切实体现。因此,德育系统环境化的“环境”需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指优化的环境;三是指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而学校德育系统的环境化的要旨,在于通过设置一定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和自觉思考,在良好的氛围和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基于上述对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认识,可以提出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三条基本原则。

1.学校德育活动要与环境相谐调

学校德育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因而德育过程不应自我封闭,要使之成为开放系统,实施开放性教育,把握好德育与环境的谐调性。

谐调性就是要求学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联系社会现实,这是学校德育系统化的首要原则。这即是说,要求德育过程既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又具有与时展合拍、与学生心境和需求合意的一面;要求德育活动能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做出较敏捷的反应和较有力的调节,发挥积极作用,抑制消极影响,使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学校德育活动要以环境为载体

思想教育不可能到学生头脑中去直接作业。它是通过说理、形象感染、社会交往这些外在形式在学生心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耕耘的一种特殊活动。这些外在形式就是德育环境。

比如,现实环境(包括自然或人造的环境、家庭环境、人际环境、社区环境、社团环境等),就总是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校环境更是最经常、最集中、最系统和最具目的性地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此外,情景环境(包括师生的共振关系、群体压力、个性心理以及德育实施的时间、空间及条件等),对德育效果也有着至深的意义。因此,如何以环境为载体实现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是学校德育环境化的根本任务。

3.学校德育环境要综合优化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也是一个大染缸,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学生,不能不打上深深的环境印记。从影响学生德育的环境性质来看,有引导和推动人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积极因素,也有侵蚀人的灵魂、玷污人的思想、干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影响良好行为培养的消极因素。因此,环境的综合优化和德育合力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重要原则。

四、学校德育的3维系统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应当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除了由要素系统、层次系统组成一个二维矩阵结构外,还必须考虑与环境系统(运载系统)相协调,合成一个三维系统,使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合理互动,优势互外,以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大德育观。因此,可以建构一个学校大德育的三维系统模型(如图2)。

学校德育三维系统模型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长表示学校德育六个要素组成的“要素系统”,宽表示学校德育3类环境组成的“环境系统”,高表示学校德育三级层次组成的“层次系统”。这三个维度系统在长方体内交织成54个元素(小长方体),每一个元素都对应着学校德育三维系统中一个非空子系统。比如,元素m表示要素系统中的“管理子系统”、环境系统中的“社会子系统”、层次系统中的“大学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的“交”,即“社会环境中大学德育管理系统”。显然,它是学校德育三维系统中具有特定内涵的非空子系统。

对学校德育3维系统的研究,就可以转化为对54个元素子系统的研究。只要使各元素子系统达到最佳的建构和配置,就能形成学校大德育系统整体的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益。因此,学校德育三维系统模型,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1(10).

[2]黄建榕,刘社欣,等.德育新模式:德育环境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5).

[3]郑淑玲.建构创新德育系统工程[J].师道,2001(7-8).

上一篇:小学德育工作研讨论文 下一篇: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