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对国际银行的影响及其警示

时间:2022-06-30 01:19:44

次贷危机对国际银行的影响及其警示

摘要:2007年第3季度,以欧美主要银行账户出现大量次债相关损失为标志,一场源于美国本土的局部性次级贷款危机,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全面性的影响全球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在次级债信用链中,银行既扮演着初端供应商又扮演着终端消费者的角色。对应结构产品价格的下跌必然对银行报表带来全面冲击,迫使其流动性、杠杆与信贷模式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其坏账问题将进一步拖累全球信贷环境。

关键词:次贷危机;系统性风险;审慎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8)09-0011-04

一、引言

次贷危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2006年末至2007年春,若干抵押贷款专业机构崩溃。第二阶段,从2007年春至2007年夏季,主要证券公司下设对冲基金的崩盘触发短期资金市场流动性危机。第三阶段,从2007年秋季至今,欧美主要银行账户出现大量次债相关损失,导致流动性危机演变为影响全球的系统性金融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次级房贷异常违约情况所引起的恶性连锁效应,是通过一批具有系统性重要地位的超级银行机构向外传递扩散的。而同时,这些机构又是危机的受害者。目前,危机本身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若干机构的最初预期 ,为数不少的大型国际银行机构的问题至今仍在向纵深发展,有的机构被推向破产的边缘,全球性信贷紧缩正在向经济的其它部门扩散,但不幸的是,现在还看不到危机终止的迹象(Bernake,2008.8.29)。因此,研究这场危机对国际银行机构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本次危机演变的特点和前景具有现实意义。

二、资产损失

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最容易受到伤害。源于信用恶化、资产变卖的损失增加与收入减少,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形成严峻考验。根据IMF对次级贷款相关损失的分析估计,考虑房价下跌和抵押贷款拖欠率上升导致优级贷款恶化因素,美国住宅抵押贷款及相关证券总损失大约5650亿美元;计入其他类别贷款,以及与商业不动产,消费信贷和公司债务相关的证券发行将增加潜在损失至9450亿美元。截至目前,美国贷款、相关证券损失与全球银行可能损失如表1所列:

由表1可见,银行类机构包含贷款与证券损失合计4400-5100亿美元②,约占损失总额的50%。其余损失由保险公司,退休基金,货币市场资金,对冲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投资者分担。全球银行承担的各类贷款损失达1000-1300亿美元,占全部贷款损失44-58%。证券损失近贷款损失的3倍,约3400-3800亿美元,占金融机构全部证券损失的47-53%。以上表明,银行损失已远不限于次级抵押贷款,不仅各类别贷款均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损失额度和比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次级贷款损失。在证券损失中金额和占比最高者均为ABS CDO,表明CDO受次级贷款违约影响最深。

从损失承担的区域分布看,作为次级危机的肇源地,美国银行机构贷款与相关证券损失总额约1500亿美元,居全球首位;其次是欧洲,损失总额约1200亿美元;亚洲居尾,损失总额100多亿美元。在各洲损失中,亚洲无次级贷款损失;而在欧美的损失中,却非次级贷款损失最大,最大比例为ABS-CDOs。由此可见CDO的杀伤力。全球银行承担损失的类别结构与地区分布如图1所示③。

尽管次贷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将是全行业的,相关减计商业银行也比较普遍,但最主要还是大银行的问题。2007年6月,以美国第五大银行贝尔斯登管理的两只对冲基金破产为开端,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向以此为基础发行的证券持有人扩散,并引发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一系列机构投资者受损的事件,若干国际大行也相继陷入泥沼。目前,次级贷款损失具有系统性重要地位的国际大行几乎鲜有避免。以美国花旗集团407亿美元损失为首,瑞银集团、英国诺森罗克、汇丰银行、 德意志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近20家家大行均有上百亿至几十亿美元的损失。截至2008年2月部分全球大型银行损失如表2所示。

信用市场相关损失对银行股票与债券的影响巨大。2008年3月全球性银行资本市值下降了7200亿美元。而美国商业银行按揭贷款敞口占可盈利资产的63%以上。面对席卷全美的住房拍卖和次级债劣质资产影响的深度扩散,银行风险头寸暴露仍将对银行资本和资产减记增加进一步的压力。而且,如果杠杆继续收缩,包括专业债券承保公司损失相关风险还将上升④,反馈到银行体系,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三、或有负债:表外特别实体与资产担保票据

OBSE (Off-balance special entity,表外特别实体)包括商业票据管道(Conduits)、(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结构化投资工具)和类SIV(SIVlites)⑤。

就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关系而言,商业票据管道、SIV和类SIV之间的区别并不重要。通常情况下,OBSE为银行设立的单独的公司。银行设置OBSE的目的是绕过风险资本测试并赚取表外收益。OBSE与银行一样从事相似的短借长贷活动,但却没有类似的资本标准和监管要求。OBSE的债务不用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债务由OBSE承担,银行借此回避资本―储备义务。如果OBSE只是与专业市场参与者而不同一般公众进行交易,银行也不负责其财务状况。因此,这种表外安排,可以释放部分银行资本转作其他用途。银行作为OBSE发起人和主办方还可收取设立费和管理费用。

一般地,OBSE以低利率在货币市场融资,包括发行商业票据,借入短期资金,再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抵押贷款证券及其它资产担保证券,以获取利差收益赚取利润,并偿付OBSE债券持有人。为增加所发行债券――ABCP(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资产担保商业票据)和资本债券(capital note)――对投资者的吸引力,OBSE一般采用信用增级方法来吸收损失,提升债信。信用增级的形式包括超额抵押、第三方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为保证票据的到期偿付,银行也提供流动性支持。银行主办的SIV结构通常包含一个364天期限的流动性便利,大多ABCP项目均有银行100%的流动性便利承诺。

传统上,OBSE资产包括贷款和信用卡应收款,而最近两年越来越集中于缺乏流动性的产品,包括抵押贷款产品和CDO(担保债务证券)。而其负债则主要为短期票据,大多数期限在35天左右。截至2007年3月末,各类管道公司估计ABCP市场债务总额1.4万亿美元。由于信用紧缩,市场对商业票据等短期资产的投资需求干涸,OBSE资产价格陡降。2007年美国ABCP价格暴跌如图2所示。

虽然形式上OBSE表外载体银行不承担直接的债务责任,然而,由于信誉风险或其他因素,特别是当OBSE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时,作为信用增级与流动性便利的主要提供者,银行实际上难脱干系。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投资者不愿票据展期条件下,即期偿付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抵押债券并非易事。如果这些实体被迫清盘,对OBSE的集体兑付将演化为一场大规模的变相银行挤兑。面对OBSE银行要么听任不管,让其破产倒闭;或是将OBSE列入报表。作为前者,银行显然无法承受潜在损失难以估量的信誉风险。因此,银行比较可行的选择只能是承接OBSE的问题资产和债务。美欧前15大银行所主办的ABCP项目所包含的或有负债如图3、4所示。

四、资本与信贷能力

资本可以大致定义为公司资产减去负债后为股东留下的价值。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本的测算至关重要,因为资本代表银行的融资能力,并显示有多少“缓冲垫”吸收实际与潜在的损失。如果银行缺乏足够的资本,很容易受伤,只能削减股息增加资本水平,或是募集新股。在不利市况下,这将在银行体系中产生连带效应,使更多的银行受到波及。按照目前趋势,若干大型机构信用评级将被调降⑥,信用环境恶化及监管规则的变化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资本比率压力还将大幅度上升。

资本损失的状况,华尔街大行的情形最为典型。美联储数据显示,2007年8至12月,华尔街大型银行以净资产表示的资本已减少400亿美元,而高盛预计到2008年底美国银行业还将面临480亿美元的坏账拨备。这种情况以前从未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过,问题非常严重。8家华尔街大行的自有资本与资产比率估计变化如图5所示。

全球主要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本比率,在损失未经最终确定前很难准确估计。问题是现在还看不到信贷紧缩走出低谷的迹象。银行仍可以感觉信贷紧缩的影响,除巨大的预期抵押贷款损失外,消费贷款业务可能还有更多不良贷款。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损失和清理问题的负担和费用,还将付出更多的代价。到目前为止,银行已报告约2300亿美元的损失和资产减计。因此,银行需重建资产负债表,集资或削减资产,以应付危机压力。

大型机构资本如此急剧地缩减,将使信贷环境进一步恶化。虽然并非全部损失都由银行承担,但巨额损失无疑将耗尽银行据以发放新贷款的资本储备。据高盛公司估计,贷款收缩的乘数效应影响可能放大10倍。即使按金融机构报告损失的约2000亿美元资本损失计算,按10倍比率银行信贷将削减2万亿美元。如果高盛预期的信贷消减在一年内发生,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2到4年的信贷下降将导致“非常缓慢的增长”。如果按IMF估计损失计算,国际大型银行机构信贷紧缩前景更难预期。

五、结束语

次贷危机对国际大型银行的影响是全方位和结构性的,相当时期内银行的资产、负债、资本与信贷能力均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警示的意义在于:

1. 在现代新型信用媒介过程中,尽管银行信用风险可能已经创新结构向外转移,但当本源资产出现问题时,对应结构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将对银行报表带来全面冲击。预防冲击的根本性手段只能是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

2. 新的工具或结构也会掩盖表外或或有负债。结果是似乎已经分散的风险可能以各种形式返回银行资产负债表。信誉风险将迫使银行内生消化法律上独立实体的损失。

3. 银行不受约束的创新业务模式,可以削弱如降低利率促进信贷条件正常化等通常被证明非常有效的货币政策效率,使储蓄的有效金融中介功能持续受阻,导致信贷紧缩更广泛纵深发展。

鉴于国际大型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系统重要性,其业务流程和产品服务的透明度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有改进的必要,一个具有有效约束力的外部监管机制也是必要的。全面加强大型银行机构风险的谨慎管理是当代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

注:

①本文以国际大型银行为研究对象。国际大型银行,指相较于其它零售银行和大型金融公司,主要从事工商贷款投资组合,公司财务,交易和配售,拥有全球化的经营和批发的银行。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瑞银集团、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等都是属于此类的银行。

②损失金额包含表外融资载体( SIV(特别投资载体)和CONDUITS(管道公司))可能损失在内。

③欧洲商业银行持有规模可观的MBS和CDO等复杂结构产品并面临与结构投资工具(SIV)相关损失的风险。

④ IMF估计目前保险公司市值损失1050- 1300亿美元,保险公司向银行传递的潜在风险是600-900亿美元。1月31日全球最大的债券保险企业MBIA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23亿美元的创纪录亏损。同日,标准普尔宣布下调对5340亿美元次贷证券及债务抵押债券(CDO)的评级。

⑤商业票据管道与SIV资产负债表结构有所不同。在资金来源方,SIV通常发行不同期限主要是较长期限的债券。而在资产方,SIV的结构通常包括比管道更复杂,更可交易的资产。另外,SIV的杠杆比率也较管道高。

⑥根据惠誉评级,去年10月以来30多家美国银行已被降降,评级下调的压力2008年其余时间依然存在。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8,“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Containing Systemic Risks and Restoring Financial Soundness (Washington, April).

[2]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2008,Internatio-

-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s.

[3]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2007,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Financial Market Turbulence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Policies (Washington,Octo-

-ber).

[4]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07,Principles of 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Washington, March).

上一篇:人民银行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