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探究

时间:2022-06-29 11:36:14

高中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探究

【摘 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如果没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引导,就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到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刺激学生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动机 激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38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好学,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内心,这部分学生把学习作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了学习的信念。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因为学习好会得到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赞扬,这部分学生以此来作为他们的学习动机,成为督促自己学习的一种内在因素。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般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教W任务灌输到学生脑子里,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思考,而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适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了。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继而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

要想实施启发式的教学,关键要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所谓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超出学生理解范围外的问题,这种问题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努力克服困难,突破思维才能解决。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想去证明自己,想去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以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希望能够成功的。如果学习难度越低,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易完成任务,那也就是说学习目标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那这个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吸引力是不大的。反之,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难度很大,班上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思考都不能解决,学生就不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问题会丧失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吸引力也会很弱。所以太易或太难的问题都不容易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会导致教师问题情景的创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这样才能创设适合他们的学习问题情景。教师要想构成问题情景,就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那些对学生来说“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专研教材,掌握教材之间的知识结构,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把自己新教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建立一个适度的跨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适当的压力,激发出最佳的学习动机。

二、布置难度相当的作业,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增加,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相应的提高。但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是越高越好,当它超过学生承受范围之外后,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在教学时,当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时候,在课堂讲学的时候要尽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简单的任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在讲解这类知识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产生一种紧张感,以免让学生学习动机爆发,影响学生学习的掌握。当教学的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时,教师就要注意放松学生的心情,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样就有助于平稳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耐心地引导学生,以免学生过度紧张,给自己太大压力,反而解不出答案了。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学内容肯定会存在时难时易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平和学生的学习心态,以便控制他们的动机水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利用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制定奖惩制度

不管是处于哪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都是没有发展成熟的,因此适当的外部条件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已经具备了区分好坏的能力,也能够清楚自己的喜好,如果教师再利用适当的奖惩,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表扬和鼓励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奖励的效果要好于批评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奖励学生而不是批评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鼓励一下学生,让他们不放弃,坚持努力解决问题。教师不能老想着去批评学生,因为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虽然奖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但过多的表扬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了。

如果教师经常性的奖励学生,容易对学生造成消极的作用。比如经常夸一个学生,时间久了学生对夸奖的话语就不会再敏感了,反而会觉得既然老师都觉得我已经很好了,那就可以不用继续努力,也就不能达到学习的要求,这样就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保持。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奖惩制度。教师要注意转变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把奖惩当作一种激励自己进步的手段,但它其实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促进学生把学生学习动机变成是内部的,稳定的。而教师制定奖惩制度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四、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原因分析,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学习失败以后,他们归纳失败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习惯把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的不够,努力的程度不够,自己学习状态不佳等。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就可能会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努力来学习,或者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另外一部分学生在遭遇失败时就喜欢找外部的原因,比如运气不好,学习太困难,周围环境影响了自己学习等,这些原因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靠的,因此,就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学习结果归因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真正的原因,好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归纳原因的时候,教师要尽量把学生的学习原因往学生的主观努力方面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后面的学习。对于优生,可以让他们更加努力,不至于骄傲,希望能继续取得成功。对于差生,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努力,不至于自卑,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教师要多加研究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研究,把他们论文中优秀的适合自己学生的地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以便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还要注意观察班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以便制定恰当的教学方式。

上一篇:简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有关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