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06-29 09:08:48

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摘 要:本文探讨了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依托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和教材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社会广泛参与等途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地球物理;人才培养体系;理念;基础;支撑;机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且快速发展时期,如何进行精英和卓越人才培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98年我们开设了基地班,强调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地质工科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2003年开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建设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2005年以来,借助“质量工程”契机,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创新研究,取得了系列的成果;2009年开办了地球物理学与应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吉林大学李四光地球物理试验班,实践证明该班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2008年开始,我们提出了卓越人才培养的理念,2010年我们开办了“应用地球物理卓越工程师试验班”。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可总结为:一个理念、两个基础、四个支撑和一个机制体系。

一、一个理念:“研、严、妍”,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配合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我们对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探索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研、严、妍”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育理念。

1.研:研究环境育人

建设研究型大学是吉林大学的建设目标。我们认为建设研究型大学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同时也体现在研究环境上育人。本学科本着研究环境中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宗旨,围绕本科教学如何适应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开展研究型教学体系的研究,对研究型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开展“研究环境的创建与研究型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2.严:严格教学管理、严谨的教风和严肃的学习态度

教学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并汇编成册,院内印发,为我们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监督教学质量,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等起到了保障作用。

教风集中体现了一个单位的师德建设水平。作为学院的师德建设,我们重点抓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强调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服务质量关系到国家、民族和事业的兴衰。二是促进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没有教师学术水平与业务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增强教师学术意识。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建设者,教师不但要探索真理,还要将已经发现的真理、规律阐述清楚,培养学生从更高层次去认识真理,发现真理。

学生的学习态度受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影响。学院始终坚持应尽的责任,坚持开展学风建设。重点放在引导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方面,教导学生人人成才,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应该成才。学生的来源不同,个体差异很大,作为学校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掌握必备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妍: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百花齐放

学院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围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培养的素质体系、高等教育阶段师生关系的定位与合理构造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讨,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利用社会办学资源,在大庆油田建立了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学科的“大学生研究和教育基地”。

另外,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学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具有明显科研特色,对本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研究促进了本科专业建设,扩充了学科的体量和繁衍能力;科学研究项目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80%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

二、两个基础:公共基础加专业基础

作为应用学科的人才培养,强调专业课内容设计和教学重要性的同时,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设计和学习更要重视。它决定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未来创造力,所以我们坚持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以往我们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往往忽略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人才成长的因素是综合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有好的发展前途。

在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有很大的内容体现在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和素质的学习上,目的在于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强的学科基础。在对基础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强调阶段性的知识综合,所以我们开设阶段的知识运用研讨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会综合思考。

在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时,我们在学生掌握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知识后,让学生思考“你不是一个运动员,但你如何做一个好的四百米跑运动员的教练”等研讨课,这就要求学生把了解的如何画四百米跑道等素质,运动员跑步时姿势的力学结构的数学描述、跑步时向心力和离心力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直道和弯道时力学平衡的变化等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强调学生学习的物理、数学的运用,即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的研讨。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运用物理知识描述和数学知识表达。

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时,我们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思考一些理想状态下的专业问题,可能讨论时专业语言不规范,但物理和数学知识必学到位,然后逐渐精炼和提升。目的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用工具解决问题、描述和表达问题解决的情况等。

同时,我们一直强调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一定要与时代同步,时时把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引进本专业的学习,用于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提升本专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需求。

三、四个支撑:专业、队伍、课程和教材、实践教学基地

1.特色专业建设

优势特色专业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依托。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积淀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两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深入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形成了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方案。通过改革与实践,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地球物理是建设点的主体部分。

在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李四光(地球物理)试验班”和“应用地球物理卓越工程师试验班”培养方案。“李四光(地球物理)试验班”以培养崇尚科学、求是创新,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学术精英为目标,倡导求是、探索、创新;“应用地球物理卓越工程师试验班”以强化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未来地质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国际视野、企业经历和竞争实力。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促进了专业建设。

2.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的关键。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内第一个应用地球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坚持按照德才兼备选材,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引导,依照国际视野、勇于创新的目标培养,保证了应用地球物理教学团队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应用地球物理教学团队2010年被遴选为部级教学团队。

3.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通过持续建设,锤炼出一系列精品课程,建成了“钻井地球物理勘探”国家精品课程;“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固体地球物理学”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

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教材,涵盖了本科专业的主要课程。这些教材具有鲜明特色,2007-2011年共有8部教材获吉林省优秀教材奖, 为同类专业和相关专业提供了优质教材资源。其中《重力与磁法勘探》等3部教材入选“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地震勘探》于2012年初推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通过部级规划教材和相关配套教材建设,促进了课程建设,凸显了专业特色。

4.实验中心与工程实践基地

实验中心与工程实践基地是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的重要保障。应用地球物理实验中心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环节,突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抽象理论形象化、野外现场室内微型化、实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建设理念,按照“实验实习、校内校外、软件硬件”三个主线合理配置实验资源,以解决学时有限、先进生产设备有限、专业软件训练有限等问题。形成了“全、新、强”特色,即技术方法全、训练环节全、实验层次全;组织模式新、实验内容适时更新;师资队伍强、学生能力强。该中心2009年被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经过持续建设已成为以学生为本、教学体系科学、实验教材系统、实验设施完善、实验装备精良、队伍结构合理、实验管理一流的开放式应用地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卓越计划”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与工程能力为核心,建设了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该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11年执行项目。

四、建立“校、研、企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

2003年起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开始到大庆油田测井公司实习,2005年建立了“吉林大学地球物理实践教学基地”,公司每年选配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担任指导教师。2010年12月18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在吉林大学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战略合作框架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签订了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决定发挥高等学校和国有大型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建设“勘查技术与工程”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利用吉林大学和大庆钻探工程公司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为宗旨,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合作教育为切入点,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从吉林大学的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吉林大学与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的合作培养。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在运作方式上由吉林大学和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到企业实习、实践,增强教师工程能力。

2002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研究所的院士担任学校的双聘院士,聘请一批博士生导师兼任本学科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参与本科人才培养。研究所在学校设立基金奖励德才兼备的本科生,近10年来已有20名学生获得奖励资助,有30多名学生免试推荐或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院所合作开展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促进了卓越人才培养。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3年本专业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66项,其中部级项目26项。近5年来毕业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本科生就业率(含考研)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11]1号.

[2]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制定[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3] 林健. 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4] 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上一篇:再议医院安全保障义务 下一篇:基于大类培养的教学运行机制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