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对接工程的实践

时间:2022-10-22 11:46:46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对接工程的实践

摘要: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注重课程建设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已是共识。但强化实践能力的手段往往极易流于形式或盲目仿效而没有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进行思考,探索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融合工程实践的切实可行办法,抓住区域工程建设机遇,挖掘地方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组织实践教学,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后进入工程实践领域形成坚实的铺垫,同时也是应用型专业教学特色的体现。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对接;工程实践;探讨

1概述

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市场的急迫需求和发展前景催生了一大批高等教育院校办学转向应用型培养模式,但现时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加上目前我国尚未颁发应用型人才培养客观上需要的企业深度参与的法律法规,导致实践性教学实质上仍处于理论探索层面。与其同时,高等教育的讲台上要求必须具备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这些大多数直接来自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没有丰富应用型职业经历的科班出身的教师却要从事实施培养面向建设工程一线岗位创新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已向我们的肩负应用型培养人才的院校提出了挑战。我们如何尽快走出这一尴尬境地,不少高等教育的学者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孜孜探求着。就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早在2006年,五邑大学的蒋启平介绍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德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概况,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人才质量控制方面同我国进行了比较,进行有益的探讨;盐城工学院的刘照球则对比盐城工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认为英方的合理性对我们有启发;桂林理工大学的曹霞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特别注重,强调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抓住职业素质结构、基础理论及科技应用、推广、转换能力,为最终获取注册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和岩土工程师等)进行基础训练,在整合现有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立方面给出了富有成效的建议;中德合作的合肥学院在应用型专业办学方面更是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和形成了先进的模块教学模式,树立了国内楷模。所有这些探求均给我们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根据本地应用人才情况结合本校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独特发展路子应是地方性应用型院校的当下追求。

2对接工程实践教学之困惑

2.1培养目标定位问题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项目的兴建、改造和国家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发展战略,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时代的担当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高专、中等职业学校)兴办之多,在校人数规模之大在众多专业排行中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成为不少有一定办学资历和实力的高等院校该专业实施计划或正在成为奋斗目标。但是对于新建院校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而言,甚至培养目标定位也有不明晰的。模仿而不是借鉴,套用而不是创新的现象比比皆是。立足建筑行业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办出专业特色应该是指引我们的办学方向。问题是我们往往针对自身不足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学者观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基地是注册土木工程师的摇篮,这话应激励我们为之策马扬鞭。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与土木工程高职高专实质区别是,前者强调面向建设一线有创新精神的项目部级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后者强调培养班组级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两者的职业岗位群定位和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同,同时都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似乎相同(如项目化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方面必然有层次差别。2.2师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应该具备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有执业经历。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实战型的教师,是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市场、保持市场竞争力凸显专业特色的根本保障和关键要素。专业课教师缺乏工程经历,教学活动必然存在如下问题:①教学内容枯燥,无工程背景支撑,似无源之水,教学形式刻板生硬,无血无肉,必然单调乏味,教师不能“游刃有余”,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不能互动,更谈不上师生共鸣;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缺乏富有工程经验的指导教师引导,面对施工现场的“一草一木”,教师无“触景生情”之感慨,更不会“低声吟唱”或“大声喧哗”(激情教学);③专业课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历,不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就不会带领学生结合现场瞄准、分析工程问题的实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科任教师不能形成所授学科内容与其专业实践背景的对接,淡化了所授学科在工程界应用的魅力;④指导教师不了解工程实践操作模式和项目“内情”,进行实践性环节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有效开展,没有设计经历的老师何谈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没有施工经验的教师怎么指导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不深谙设计思路步骤怎么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甚至毕业设计也只能采用套用或惯用模式,均源于与工程实际脱轨。2.3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安排应用型的特点铸就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专业基础课之间衔接和主要专业课的课程科目的设置、安排次序和度都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不少院校课程设置贪多求全,弄得学生貌似学有所成,实则负担重重,苦不堪言。例如结构力学尚没有开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或钢结构基本原理的课程就已经荣耀登场了。施工技术课程未开,工程概预算或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也开始上了。实践教学方面,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建设所做的试验项目有没有探讨其实用性,其工程应用意义何在,与项目专业综合实践是否链接,不少实验往往重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单纯校方完全投入是不现实的。土木工程的现场模型有其多变性,实体体积大,立体交叉。实践教学场所往往临时求助于当地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而项目形象进度也不一定与我们的实践课程内容相吻合。施工单位接纳的积极性不高,实训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3几点建议

3.1围绕地方性做文章地域优势不容忽视。据报道,2016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已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的8个市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国家要打造使仅占全国2.2%国土空间的长三角城市群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局面,无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内的高速公路、城际轻轨、高新产业园、高教科技园、现代服务园等基础设施项目会纷纷上马,中国规模建筑企业会同作战的百年机遇就在眼前。大土木平台的到来必将造就土木人的大作为,包括工作平台、实践平台、专业应用平台、各工种交汇平台。拥有天时、地利的该区域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将迎来新一轮创新发展良机,未雨绸缪必定不会错失良机。3.2与周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名校深度合作与周边名校合作,可以少走弯路。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学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已经相对成熟,新建院校完全可以借鉴,对照自身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可以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到名校进行教学观摩,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交流讨论;可以聘请有实力的教授定期不定期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教科研成果,参与实验室建设和课程设计,推动和引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使我们的科任教师教研教学水平得以提升。3.3尽快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尽快考虑与本地数家规模建筑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院、水利设计院、市政公司和建筑、市政检测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保证随时可以提供教学实训场所,并安排指导老师。学校课程建设研讨、课程设计环节应聘请上述合作单位高工(专家)共同参与指导。当然学校方面也可以与企业共同探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项目或对企业员工提供专业教育培训。双方真诚合作,共搭平台,共创基地。利用寒暑假时间,有计划派遣中青年教师到上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常常是学校方面优化教师结构、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方面应给予挂职教师关心与鼓励。教师定期总结汇报实践成果并与教师年度绩效挂钩。3.4聘用市区建筑行业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参与实践教学借鉴办学已积累丰富经验的院校做法,有计划吸收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助学。或学校聘用市级建筑行业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同时具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在专业范围内享有声誉的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他们不仅带来了建筑行业一线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来了土木工程领域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如某项目的工程图纸审查时,对结构布置、结构计算书、软件的适用性、计算书的完整性、计算分析、结构构件及节点、结构设计总说明等有哪些具体要求,从而体现设计深度与责任。应用型地方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做好有计划培养校内教师,激励教师早日成为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探讨研究教学改革,采取多种高等职业教学方法并举。加大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等都是助力对接工程实践的途径。

4结语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性教学追随“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必将走向成熟。抓住核心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对接工程实践,是我们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目标的客观需求。强化动手能力,完成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提前体验职业岗位的角色,必将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我们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带来旺盛的生机。

作者:杨青 杨国兵 单位: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多媒体对土木工程课程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