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时间:2022-06-29 07:51:23

【前言】谈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传统会计实践中,历史成本发挥了重大作用,历史成本之所以能在长期的会计计量实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及可验证性的特征。而公允价值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成本计量下无法克服的缺陷,它突破了传统会计全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与只提供过去信息的...

谈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摘 要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对企业都有一些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的方向、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表现出若干的特征,与历史成本计量有着一定的区别。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方面也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公允价值 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影响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广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显示了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实质性进步,也充分反映了我国会计实现国际趋同的信心和决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列举了5种可能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范围还比较谨慎,主要体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本文将就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企业损益的影响做一个初步探讨,以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9年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指出,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中隐含着一项假定,即企业持续经营的,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条件进行交易。因此,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易、非自愿清算或亏本销售中收到或支付的金额。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是存在一个活跃的市场,在缺乏活跃的市场或者价格扭曲的经济环境里是不应也不可能运用公允价值的。“公允价值”只影响会计信息,不影响公司实际营运。

历史成本是指资产或负债的原始交易价格;公允价值是对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是价值计量而不是成本计量,这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根本区别。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或者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态是跳跃的,它强调动态,及时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并在报告中反映出来,使报表信息更具相关性。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总是相互冲突的,在正常情况下资产和负债初始确认时,成本与公允价值应该是相等的,除非发生的交易是不正常的、不公平的。

在传统会计实践中,历史成本发挥了重大作用,历史成本之所以能在长期的会计计量实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及可验证性的特征。而公允价值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成本计量下无法克服的缺陷,它突破了传统会计全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与只提供过去信息的局限,以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形成的账面价值为基础,对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某些资产特有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与计量,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整,特别是对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非货币易等价值的变化进行及时的确认和计量,从而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生产能力,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

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资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持有的房地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不断上涨,企业在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数年后,他们的市场价值不仅会高于账面价值,而且能高于其账面原值的数倍,企业自然就会从中收益。同时新准则规定,企业在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后,可以不对这类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这一举措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多年的利润,上市公司当期净利润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可预计,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影响较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提出,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第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以“公允价值”记录“投资性房地产”,有很大的争议。以往,“投资性房地产”基本以取得成本和建造成本入账,每年提取折旧,因而其账面净值显著低于公允价值。企业一旦改变记录方式,对于当期利润将产生巨大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上述规定特别指出,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我国原先的非货币易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易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只有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了公允价值来计量,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这一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原先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将纯粹采用市价法。即新准则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就能直接计入当期收益。

新准则还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了避免给财务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应当考虑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应用,一方面有可能公允地体现一定时间上企业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的决策信息;另一方面,如果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也可能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对监管层来说,如何确定公允价值,识别其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将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提高了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使我国和国际通行的会计处理惯例又近了一步,也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获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我国对资本市场、资产评估业等的进一步规范和建设,公允价值应能在会计核算中发挥更大的空间。

(作者单位为江苏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S]. 2007.

[2] 沈振宇.会计准则导向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D].上海财经大学,2004.

[3] 陈燕.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运用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4 (05):15-16.

[4] 杨扬.对我国现行“非货币易准则”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5] 杨青.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若干问题的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3.

上一篇:创新医院财务管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关于铁路基层站段如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