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效果

时间:2022-06-29 07:23:05

浅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效果

摘 要:音乐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人们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很多人都喜欢音乐,喜欢那些优美的旋律。但是,作为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有的学生却感到无精打采,没有那么高的兴致。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提高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课堂;效果方法

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对于音乐课程却感到兴致低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和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和当前的教育状态、教学内容有关。要想改变这种现有的音乐教学现象,广大音乐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效果。

一、将音乐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因此,要想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音乐的情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此,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去把握。

1.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审美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的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上音乐课程。

2.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对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方式都进行了改革,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试想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思想情感被充分激发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感到身心愉悦,精神感到振奋,自然会主动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3.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逐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尤其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生活中感受音乐,从创新中学习音乐,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使之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二、积极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音乐素养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理念,指的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下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提升音乐素养。例如,在学习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庄严、严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雄壮的旋律、坚实的节奏中,去感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去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精神状态,通过学生的歌唱来感悟歌曲强烈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国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经历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对于革命先辈们的敬仰之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样,在教学一些活泼的歌曲时,教师要营造一种欢快、祥和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音乐所产生的激情活力。每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以后,都有一些成名的歌曲让我们传唱,都是因为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更是如此,音乐教师要学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教学方法,并能够合理运用。教师上课就好像一个优秀的厨师在做一道美味的佳肴,要根据饭菜的特点,合理地选择炒菜的方法,并添加不同的作料来增强饭菜的效果。同样一堂音乐课,要想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法上灵活运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作用,调动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将一些抽象的音乐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情感魅力,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总之,音乐是一门大众化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其中,来提高音乐课堂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飒爽.论音乐教育中审美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艺术百家,2008(01).

[2]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中外音乐艺术漫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登记实务的影响(一) 下一篇:依托多媒体技术,彰显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