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中的跨界思考

时间:2022-10-08 02:18:45

谈艺术中的跨界思考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与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引发对艺术中跨界思考方式地探讨,得出文化艺术的各门类都有不变的规律,其根本上都是在发掘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和思考力才能创造出精彩。

【关键词】跨界思考 几何造型 音响空间 审美境界 思考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相对于其他的艺术表达形式,它显得更为抽象,既不能直接看到其造型,也不能直接理解其内容,好像只能呈现一个无形的想象空间。对美的感觉是人的一种身心感受,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表达对美的认知,反映和表达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

多年前,笔者曾懵懂地徘徊在西方20世纪当代音乐的大门之外,无法理解它的美,仅仅通过对谱面上的材料分析试图与之产生精神与情感上的共鸣,感觉很困难。而令笔者茅塞顿开的却是因为见到现代美术大师毕加索在1907年创作的一幅画――《亚威农少女》,这是他创建的立体主义的代表作。立体主义强调的是空间主义概念。在这幅画里,少女的正面像和侧面像混合在一起,在转向侧面的脸上却画着正面的眼和嘴……所有的器官都在非对称的移位。毕加索把直接看到的画面和潜意识想象的画面结合在一起,不同空间感的图案却同时出现在一张平面上,二维绘画极力产生三维空间概念。毕加索在平面上突破了时间的束缚,创造了四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概念。虽然这种理念在当时遭到了反对和攻击,但极大的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文化和哲学思想等。当时的精神分析学家安东・艾伦茨威格(Anton Ehrenzweig,1908―1966年)在文章《艺术隐藏的原则》中建议人们抛开艺术分析的传统模式,尤其是宗教方法、定位于细节的模式,应该采取更关注整体,更倾向于本能感悟和预感的模式。他的理论扩大了潜意识在整体意识中扮演的角色。《亚威农少女》中的形象造型是“直接看到的形象”与“潜意识想到的形象”并置,立足于同一平面上的不同空间同时发生。对空间概念的领悟,使笔者瞬间发现了现代作品中的秩序美。

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了笔者对现代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毕加索同一时代的美籍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同样运用了相似的创作理念。1913年,他创作了音乐作品《春之祭》,这部作品重视音响的形式美,追求一种创新的、革命性的音响空间造型技术。此时的斯特拉文斯基已经调整了传统派、浪漫派的审美标准,突出的已经不再是内容与主题,他打破了传统的和声表现手法,运用几何造型思维。在这一点上,他与毕加索惊人的相似。他以音域思维、节奏或节拍思维来安排音乐素材,构想他的音响空间。

在《春之祭》里,斯特拉文斯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演绎。从乐曲的引子部分就能体现出乐器音域上的对比,对不同音色乐器的安排也极具有个性。乐曲开头大管的高音区奏响了主题,以一句地道的俄罗斯民间曲调开场,可是只有这标题性的一句,动机就开始频繁变换。接着是英国管的旋律片段和双簧管的旋律片段,往往每一个旋律片段稍一出现就躲迷藏似的消失无影,重复的几个动机不间断的游离在不同的乐器或乐器组中,穿梭在不同的音域和音高之间……渐渐的,听众开始期待和捕捉这些来自不同空间、若隐若现的精灵。第54小节,尖利的高音双簧管以极强的力度加入,把音乐推向高潮。第57小节,不同音高层次的木管与铜管音响堆积在一起,音域交错叠置并上下拉开,清晰而有效的彰显了声音空间的广度、维度和密度。

斯特拉文斯基通过丰富的织体变化来安排音乐素材,它借助于不均匀的节奏节拍的移位和变化来表达声音的远近。例如在“少女们的舞蹈”段落中,大量复合和弦持续不断的重复,而这些和弦正是通过节奏重音不断移位而产生,音乐从而极具动力感。在“大地的舞蹈”“对当选少女的赞美”“当选少女的祭祀”等段落中,旋律语汇几乎完全被节奏律动取代,几组节奏动机不断的反复或变化反复。《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作曲家在这部作品里极大地发挥了节奏的功能,给舞者绝对的表现空间。在终曲“当选少女的祭祀”的高潮中,音乐几乎每一小节都在变换拍子。

这两部同一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引发笔者对艺术本质和文化意义的思考。文化艺术的各门类都有不变的规律,在根本上都是在发掘美、表现美。无论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还是数学家、物理学家等都是在不断地追求美、发掘美,表达他们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美。20世纪法国几何学家E.Cartan说:“在听数学大师演说数学时,我感觉到平静,有着纯真的喜悦。这种感觉大概就如贝多芬在作曲时让音乐在他灵魂深处表现出来一样。”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Herman Weyl也曾说:“假如我要在大自然的‘真’和数学里面的‘美’做一个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美’。很幸运的是自然界的‘真’往往是极为美妙的。要做点学问的话,就要懂得什么是‘美’,如何在各种现象中找到‘美’的感觉。数学的定理有几千万,如何选择,完全凭个人的训练感受……”

“跨界”的思考方式能促进人的思考,提高人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谓“跨界思维”,就是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代表着一种新锐的眼光和思维特质。音乐的语汇是较为抽象的,而美术是视觉语言,它的表现手法更为直观。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在相似的审美标准定位下,完全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理解和相互撞击。宋朝诗人陆游曾写过“功夫在诗外”的诗句,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在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发掘真美。各行各业“画龙”容易,“点睛”实属不易,若是审美境界和思考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难创造出精彩的。

文化是土壤和水,艺术家是让文化既生根又发芽的人,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至关重要,否则将很难实现艺术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马克・西门尼斯.当代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让-吕克・夏吕姆.西方现代艺术批评[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沃尔夫冈・多姆灵.斯特拉文斯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

上一篇:对房产信息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 下一篇:音乐会练习曲《呼啸森林》的音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