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化理念,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时间:2022-06-29 03:11:07

运用生活化理念,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新学习内容能很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在学游记或写景的文章时笔者会开展“我是小小导游员”的活动。如《骑马上天山》一文,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现在,我们正要放暑假,来到了天山前,是否去旅游呢?要看导游的本领了。我们请导游为我们介绍,介绍词就是《骑马上天山》的内容,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创作发挥。接下来是争当最佳导游员的活动,看谁的游客多,谁就是“最佳导游员”。学生们的兴奋点一下子被点燃了,教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将生活引入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细心观察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教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时,正值荔枝上市之时,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水果摊调查,了解荔枝的产地,并实地观察荔枝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斤鲜荔枝,还特意准备了几颗干荔枝。鲜荔枝班上每个同学发一颗,先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还提醒他们,不要忽略壳内的花纹和紧贴壳壁的薄膜。又请几个同学剥开干荔枝,让大家观察、比较、品尝,了解二者的区别。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设想,不仅增加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三、沟通课堂内外,让课外实践的“生活化”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在学完《秋姑娘的信》一课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秋天的落叶,自己动手把落叶拼成图案粘贴在白纸上,并且在图案旁写几句话。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拼成了小鸟在树林里玩耍,还在旁边写着:“树林是小鸟的家,让我们每人多栽一个树,让小鸟的家更漂亮!”有的拼成了小金鱼在池塘里游,旁边写着:“小金鱼,你真了不起,看你游得多自在呀!你愿意教我学游泳吗?”……这样的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在班级里汇报,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都写着“成功”的喜悦。

四、作文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

生活化作文教学正是立足于大语文大教学观,放眼于未来,着眼于学生的个性表达,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整个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中,我实践过:“超越教材,张扬个性”的研究。所谓超越教材是指突破教材中相对固定的作文训练序列,有序与无序相结合,训练习作与引导创作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语言个性。这样,我们的作文指导应能从知识形态真正走向生命形态,将“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我们作文教学中来,使它每一天都焕发时代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个性才能获得自由张扬的空间,而教师只是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当了组织者的角色,起调控课堂、激发学生表达生活欲望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强调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生活化作文教学就要求学生真人、真事、真景,说真话、吐真情。写出意趣、童真、童心、童乐、童语,敢于大胆发挥,大胆想象,不拘形式,个性表达,自我书写。这就为学生的个性发挥、个性表达提供舞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

总之,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反映着生活,它们密不可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中国语文网《浅谈小学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八中心小学)

上一篇:中专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