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2250mm线冷轧备料宽度合格率

时间:2022-06-29 01:03:39

[摘 要]自2008年建厂以来,成品的宽度出现不合现象较多,尤其是2014年以来,宽度变化频繁、幅度大,失宽现象越来越严重。通过提高设备精度、拓宽设备功能、优化模型和管理方法的改进,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质量打下基础。

[关键词]冷轧备料 宽度 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87-01

1 前言

邯钢集团西区2250mm热连轧生产线为当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连轧生产线,整条生产线采用了加热炉数字化燃烧、定宽机大侧压、中间坯边部加热、精轧机组多手段板型控制和大功率交直变频传动等先进技术,具有生产工艺先进、设备配置合理、轧机能力大和控制手段齐全等特点。其产品结构包括汽车用钢、船体用结构钢、容器用钢、耐候钢等,同时,由于该条生产线具有轧机轧制能力大、设备配置和控制措施先进齐全的特点,能生产高附加值的热轧双相钢(DP)、多相钢(MP)、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以及高强度级管线钢等特殊钢种。

2250mm热轧生产线在为冷轧备料过程中,经常出现宽度不合现象,主要表现在:偏宽、偏窄、头尾失宽等等,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也给下道工序的生产和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为此对此类问题进行攻关。

2 原因

2.1数据分析

首先从生产工艺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收集数据运用分析工具确定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工艺流程分析图、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总结筛选了在轧制过程中,宽度出现不合的主要有以下几项原因:

⑴定宽轧制与不定宽轧制切换失宽;

⑵钢种家族变化失宽;

⑶来料宽度变化失宽;

⑷轧辊在机时间过长失宽;

对于这些规律的解决上,一直没有较好的手段进行宽度的控制,这次攻关课题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引起宽度失宽的原因,提高宽度的控制精度,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2.2理论分析

粗轧宽度控制,宽度控制主要是通过粗轧区域轧制力预估的准确性,来调整各个道次的压下形成不同的宽展量,通过模型依据测宽仪的反馈调整模型设定,最终达到中间坯要求的宽度;主要影响因素为模型对粗轧区域的宽展系数、恢复系数、机架的变形抗力等。精轧宽度控制。精轧宽度控制是依据带钢在精轧机前后总压下量的不同,自动对精轧机机架的各机架的压下进行优化分配,同时,针对精轧机架间机械设备的属性进行回归精轧机宽度系数,最终达到成品宽度。其中任一环节出问题都能导致宽度不合;精轧出现宽度不合主要是精轧辊磨损系数的设定、活套状态设定、回复系数的设定等。

3 主要措施

⑴辊缝设定过程中,轧辊的磨损补偿和热凸度补偿投入;

⑵定宽轧制过程中,降低模型中定宽机的刚度,减小定宽机的辊缝计

⑶粗轧辊磨损的调整

轧制过程中,轧辊磨损的累计值直接表示了辊缝计算过程中弹跳的变化。

CS的磨损系数为1.15e-007调整为1.15e-015;Fs3Cr的磨损系数为1.15e-007调整为1.15e-005;Cr的磨损系数为1 e-006调整为1.75e-007

由于在调整过程,随轧辊的更换总是打破刚刚建立好的轧辊交叉角和弹跳,所以在调整过程中,根据轧制过程在F1的ZLK变化临时使用轧辊的磨损补偿对各机架的弹跳进行弥补。

⑷宽展参数最佳参数设置

宽展系数设置不精确,表现在轧制道次在3+3与3+5之间变化时,甩立辊后模型对宽度控制的影响较明显,往往出现宽度不合。通过生产过程的观察,积累和运用统计工具DOE寻找最优化参数。积累时间主要在:

①3+3与3+5之间变化时,

②甩立辊后模型对宽度控制的影响。

宽展系数由0.25优化后采用0.32。

⑸精轧辊磨损系数最佳参数设置

高速钢轧辊(HSS14)的磨损系数:普通轧辊的1/3,也就是1e×10(-7)(以下简称1)。优化后的参数:高速钢轧辊(HSS14)的磨损系数:3e×10(-7),考虑到对恢复系数的影响,采用1.844e×10(-7)。

3.6措施标准化

通过制定预案,固化卷取侧导板更换、c磨、补焊、标定周期及质量操作要点,同时建立了卷型抽查制度。为降低冷轧备料“内外圈错层”奠定了基础。

4.取得的主要效果

通过以上五种措施的实施,卷取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得到提高,设备功能得到拓宽,参数也得到优化。彻底杜绝了“内外圈错层”缺陷的产生。2015年1-12月份降级改判率逐渐降低了2%,过程能力cpk平均提高了4.1。

5 结语

邯钢2250mm投产以来,在消化各种新技术的同时,积极创新,根据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发新功能适应市场和用户的更高需求。8年来开发生产了8类200余个品种、牌号,宽度缺陷问题的解决,对邯钢开发生产高表面要求汽车板等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解决了一大难题,为提升邯钢产品整体水平提供基础。

作者简介:陈福兰,1977年,女,本科,工程师,0310-2093638.

上一篇:浅议财会信息化内部控制 下一篇:利用间歇采油技术提高低效开发井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