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6-29 11:05:1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有效地急救护理,观察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发生室颤5例,窦性心动过速11例,窒性心动过速8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室性前期收缩9例,抢救成功33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成功率为91.67%。结论 通过对病情的仔细观察,并且及早的给予有效地急救措施和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一旦发生室颤、心脏停博、室速等严重并发症,抢救的成功率很低,所以采取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临床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2.13±3.14)岁。广泛前壁梗死15例,下壁合并后壁梗死3例,单纯下壁梗死5例,前间壁梗死4例,广泛前壁合并侧壁梗死3例。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 及时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并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给予中流量氧气吸入4~6L/min,临床中给予吸氧越早越好,可以及时纠正患者低氧血症,缓解心脏缺氧引起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其他重要脏器的氧供情况,以免发生多脏器衰竭[2]。

1.2.2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24h内极易容易发生再灌注心率失常,尤其是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h内,应该由专人进行陪护,并且仔细观察心电监测情况。主要包括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心电示波的动态变化。在心电监护持续72h后,根据患者的并且延长监护时间,这样便于了解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3]。对心肌梗死合并任何形式的室早均应及时处理,尤其是呈现频发、多源性、成对的室性期收缩,通常会伴随心室颤动的先兆,所以更应该警惕。特别注意电极片粘贴的位置,尽量避开电复律的位置,以免影响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的观察。

1.2.3建立静脉通路 及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依照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由于该类病情发展较快,使用药物较为复杂,所以只有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才能及时有效的用药。一路保持输入抗收律失常药物,另一路输入营养心肌药物。注意在选择血管时,应该选择粗直,并且是颈外静脉、颈内静脉或者前壁静脉,这样有利于药物的尽快发挥药效,可以提高抢救效果。与此同时,紧急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电解质、血常规,为进一步的诊断和实施抢救提供有利的依据[4]。

1.2.4做好抢救准备 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主要包括除颤仪、吸引器、呼吸机、气管插管等,并且将所有物品妥善保管,预先把导电糊均匀涂在电极板上备用,确保各个仪器的正常运转,如果一旦发现心电监护心室颤动,应该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果不成功,在3~5min后重复进行。除颤成功之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且继续给予心电监测,每15min记录一次患者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情况,仔细观察有无皮肤白冷、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脉搏细速等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先兆。

1.2.5药物护理 应该谨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且在静脉滴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心电监护,并且采用微量泵均匀输入。注意在静注时速度一定要慢,一般5~15min内注射完。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医师报告。仔细做好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工作,进一步判断治疗有效性,为临床的抢救提供指导。

1.2.6心理护理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抢救的过程中,安慰患者,与患者积极沟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意志,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给予患者最舒适、最全面的护理。通过有效的疏导,使患者保持信心和乐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1.2.7预防脑水肿护理 患者一旦病发心律失常,心输出血量会急剧下降,并且会导致脑血流显著下降,导致脑缺血缺氧,此时应该及时给予冰帽等低温措施,保护神经,尽量减少神经损伤。同时要注意清除患者口腔、鼻内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仔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2.8肾功能衰竭护理 由于心跳骤停反复室颤导致间断循环中断, 出现肾血管缺血缺氧, 引起肾功能损害, 所以护理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性质,并且注意检查患者肾功能,预防血流量急剧下降引起的肾前性肾衰。

2 结果

36例患者中发生室颤5例,窦性心动过速11例,窒性心动过速8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室性前期收缩9例,抢救成功33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临床抢救成功率为91.67%。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极高,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猝死,由此在抢救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细致观察,精心护理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增加梗死的面积,影响血流动力学,会诱发室颤及心室停搏导致猝死。

据相关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75%~90%合并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率失常可能会导致抢救失败,所以急救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电图知识,并且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波形,掌握各种心律失常抢救程序以及给药特丹,以便于在急救过程中,及时救治,及时报告,最大化的降低死亡率。

本文作者研究的36例患者,抢救成功33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成功率为91.67%。由此可见,临床中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抢救和治疗。如通过密切心电图监测、心理、药物、及时建立静脉通路等护理,抓住最佳的抢救时间,最大化提高临床抢救率。

参考文献:

[1]任白文.恶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J].实用脑血管杂志,2006,14(1):12.

[2]张云,许端敏,李军勇,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相关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6(5):841-843.

[3]童云薇,曹轩,李文龙,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34(1):232.

[4]苏永才,张小乐,许香广,等.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预测[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06).

[5]朱秋霞,张波,王晓娟,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03).

上一篇:30例产前、产后Hellp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剂量同步放化疗的临床观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