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时间:2022-06-29 08:18:58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009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共收治174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患者,其中发生切口感染7例。回顾性分析7例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4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7例,切口感染率为4.02%。在发生切口感染的病例中,以手术时间(h)≥3 h和术前为开放性伤口患者感染率最高,均为3.45%,其次是年龄因素、合并基础疾病分别为2.87%,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构成百分比为0.06%。结论 引起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脊柱后路内固定术;伤口感染;护理干预

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多为择期、无菌手术,术前准备较充分,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患者一般恢复较理想[1]。但脊柱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较长,脊柱手术时常植入内固定物或植骨,也成为术后切口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脊柱手术切口和椎管相通,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并发症较多,预后不良,且治疗难度较大[2],因此,临床应重视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积极干预,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74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共收治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患者174例,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7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67例患者中,男89例、女78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39.8±2.46)岁;发生切口感染的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47.6±2.38)岁。

1.2切口感染表现 7例患者均于术后2~5 d开始出现切口红、肿、热、痛等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继之出现切口脓性渗出液。伴随体温升高,多为中低度热,体温37.8℃~38.9℃,呈持续性。3例患者出现39.5℃~40.3℃的高热。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均呈升高状态,C-反应蛋白阳性,出现核左移,血沉增快。

1.3治疗 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一旦出现,应立即将切口切开引流,加强伤口换药处理,保证切口清洁干燥,换药1次/d;切口感染较深者,用抗菌药物进行切口持续冲洗;加大抗菌药物用剂量,给予二联或三联抗生素联合使用;必要时静脉输入营养支持药物;切口脓液清除干净、无分泌物继续产生、切口连续3 d保持干燥的患者,可作二期缝合[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率分析 本研究选取174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其中发生切口感染7例,切口感染率为4.02%。

2.2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在发生切口感染的病例中,以手术时间(h)≥3h和术前为开放性伤口患者感染率最高,均为3.45%,其次是年龄因素、合并基础疾病分别为2.87%,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构成百分比为0.06%,见表1。

3讨论

脊柱术后感染常发生在术后30 d内,感染常侵犯脊柱切口周围浅层组织,如感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则继续侵犯脊柱周围深层组织,引起椎间隙、椎管内感染,严重者导致椎体骨髓炎[4],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后果。

3.1分析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 7例术后伤口感染患者中,手术时间(h)≥3 h者构成比较高,为3.45%。手术时间越长,术野暴露越久,空气中细菌污染程度越高。另外,长时间手术,手术医师操作也相对较长,出血相对较多,患者体力消耗大,抵抗力下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所以,术者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注意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正确放置手术内固定材料,减少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5];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及引流,加强术后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抵抗力。毫无疑问,术前如果为开放性伤口,伤口本身就存在细菌侵袭,当然术后切口感染较多。患者的年龄越大,各器官机能出现退行性变,抵抗力下降,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因此年龄≥55岁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手术的打击可使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复发,加上患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因此,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把患者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6]。现在随着医学观念的转变,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广大医生的共识,但部分急诊患者术前无法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本研究中,1例切口感染患者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具有代表性。

3.2脊柱内固定术后护理措施

3.2.1术前准备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及营养状况,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特殊设备、器械和物品,及时打包送高压消毒。

3.2.2术中加强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患者取合适的,协助麻醉师穿刺麻醉。麻醉显效后,根据手术操作的需要,帮助患者保持俯卧位,使头部脊柱成一条直线,使用头架固定头部。巡回护士及时为手术提供所需的器材,器械护士应提前了解手术部位及方法,熟知手术步骤,密切配合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术野暴露时间。

3.2.3术后护理 术后进行24 h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正确固定好切口引流袋,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和性质,定时(2 h/次)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保证营养的供给,提高免疫力;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正确穿戴支具[7],防止内固定松动及移位,使内固定处于正常位置,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志安,戈才华,方虎,等.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704-4706.

[2]曾忠友,金才益,王斌,等.下腰椎病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治疗[J].脊柱外科杂志,2010,8(6):359-361.

[3]郭昌军.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临床探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07):17.

[4]班玉洪.早期清创持续冲洗治疗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38-138.

[5]马一鸣,汤涛,王云,等.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23例临床分析[J].中医正骨,2010,22(6):66-66.

[6]刘彩平,黄雅英.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06):196-198.

[7]曹云海.脊柱手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119-120.

上一篇:泌尿造口袋在腹腔引流管渗透护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护患双方护理文化认识差异与社会学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