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崇高美教育 培育伟大的心灵

时间:2022-06-29 04:46:45

开展崇高美教育 培育伟大的心灵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全面深入地进行崇高美教育,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崇高的心灵,探讨课文具体内容中的崇高美。

一、由男子汉越来越少想到的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变化背景下,很多人失去了正确的价值标准、审美观念,社会上频出不断,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在文化领域中通俗文化冲击传统的精英文化,大众审美文化道德内涵不断缺失。现在的青少年倍受家庭宠爱,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少经历挫折或磨练。广大青少年惧怕辛苦、勇气不足,特别是男性青少年往往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男子汉”越来越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剧作家沙叶新的话剧《寻找男子汉》引起许许多多观众的共鸣。剧中,女主人公到处寻找真正的男子汉,结果大失所望。她所碰到的男人都是一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娘娘腔的奶油小生、鬼头鬼脑的小混混、庸庸碌碌的公务员、自命不凡的空谈客、迂臭酸腐的弱书生、投机钻营的生意人,其实女主人公并不是在寻找事实意义上的如意郎君,而是在招魂,召唤民族之魂,召唤阳刚之气,是在寻找精神层面上的男子汉。女主人公说,她要在报纸上登一则《寻人启事》,男主人公问她,寻谁?谁丢失了?她说,中国丢失的是男子汉。

由此笔者想到了古罗马的朗吉诺斯。他针对当时的庸俗气息,为了挽救时代的颓风提出了崇高的号召,他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有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他说:“要知道金钱的贪求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唯利是图,是一种痼疾,使人卑鄙,而但求享乐,更是一种使人极端、不可救药的毛病。人们一崇拜了自己内心速朽的、不合理的东西,而不去珍惜那不朽的东西,他们再也不会向上看了。他们完全丧失了对于名誉的爱惜,他们生活败坏,每况愈下,他们灵魂中的一切崇高的东西渐渐褪色,枯萎,以至于不值一顾。”他要求文章要有崇高的语言和风格,而崇高的语言和风格来自思想和心灵。

朗吉诺斯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应当向往那些真正伟大的、神圣的事物;不应当只是赞赏小溪小涧的美,而要赞赏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赞赏那些不平凡的、伟大的、巍然高耸着的事物。这种思想,让人们感到自己尊严的伟大,从渺小的动物变得更为伟大,更为神圣。

千年之后,朗吉诺斯振聋发聩的话语依然使人回味无穷。

二、要重视崇高美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活动中,崇高美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崇高美在人的精神重建、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在教学中对其有明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在美学上崇高是一个专业术语,又称壮美、阳刚美。是与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相对的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大自然中,汹涌的大海、巍峨的山峰、浩渺的天空等景物常唤起我们崇高的美感;在艺术领域中,如曹操的诗歌、坡的词,亦是一种崇高美。崇高的对象常常是体积巨大、力量雄伟和气势磅礴的,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我们学习和赶上它,体现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得人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得到满足,因而引起了一种愉悦感。人们的审美需要优美的对象,同样需要崇高的对象,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大量的进行崇高美教育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研究挖掘,全面深入地进行崇高美教育,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三、寻找指引道路的明灯

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作者崇高的心灵、伟大的理想及其在文章的体现。朗吉诺斯说:“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他认为:要想创造出崇高的作品,作家自己必须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必须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把整个生活浪费在琐屑的、狭窄的思想和习惯中的人是绝不能产生什么值得人类永久尊敬的作品。”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探究课文与作者心灵的关系。读《论语》《孟子》,我们要补充一下孔子青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的故事,他实行有教无类对平民教育的开创之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的曲折经历,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历史上对他不正确的批判等等。讲一讲孟子“浩然正气”就是西方美学史中的崇高美的中国表达。学习屈原的诗,一定要重点讲述他热爱楚国振兴楚国的使命感,他被流放后仍然关心人民疾苦,追求真理的具有伟大崇高美的人格。说一说司马迁虽然生理上被残暴地剥夺了男人的特征,但是他有着伟岸的胸襟,发愤著书,一部“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炎黄子孙心目中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学习陶渊明的散文,要讲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的故事,要清清楚楚地告诉学生,历史上这些为后人敬仰的文学家之所以千年以后我们还要阅读他们的诗文,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伟大的崇高的心,他们的作品正是他们伟大心灵的写照。

的诗词气势磅礴、恢宏浩瀚,堪称佳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审美的角度看,诗词的基本特征是崇高美,正是他的崇高理想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反映。在青年时代就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就有必要补充介绍青少年时代勤奋好学,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伟抱负的故事,既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更是对学生进行崇高美的审美教育。

四、领略崇高美的独特魅力

学生对于优美容易理解体会,崇高美则显得有隔膜,不能理解。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基本的美学知识:美是丰富多彩的,崇高美也是一种美。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就要探讨它的与众不同,它表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崇高形态,是粗砺美,是令人敬畏的美。《蜀道难》所描写的高山,开天辟地时期就产生了,高入云霄,让人畏惧;下有激流,声若巨雷;历史渺远,恒常不变;高山以绝对强大的力量使人产生恐惧,“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都表现了这种感受。这正是崇高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使人心灵净化,产生豁然开朗的明净和振奋,使灵魂深处的委顿卑琐顷刻消失,疲惫的心灵焕发勇气和生命的状态。这就是崇高之美,这就是《蜀道难》千古常新的魅力所在。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太阳有着特殊的崇拜意识。古希腊有太阳神阿波罗驾驶金色马车自东向西的传说。夕阳属于崇高美意象,寄托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意识,展现了他们深层的精神世界。在胸襟宽广、拼搏进取者的眼中,朝阳与夕阳同样的美丽;“日之夕矣,牛羊下来”,面对柔和宁静的金黄色的黄昏,诗人倾诉着对爱情、亲情的向往;或在淡淡的忧伤之中,依然满怀美好的理想与希望。高建群在《西地平线上》中叙写发现了三次落日:第一次落日是一种壮烈奔放之美,是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动;第二次落日,庄严、肃穆、神圣、悲剧感。第三次落日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作者所展现的是“雄伟的风景”“世间的大美”,充满了生命意识,表达的是对崇高美的礼赞。要启发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秀丽壮美相融合的山水画廊,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滔滔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迂回曲折的前进,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作者揭示了生活的哲理。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崇高美,做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习惯于欣赏通常公认的美景,大多是优美的景致,不习惯于欣赏壮美,如在游览三峡风光时(三峡大坝蓄水前),对于刘白羽笔下的江随壁转的惊险、高耸入云的山峰、“像巨大的惊叹号”的江边山石、沸腾的江水和江中巨大的漩涡、能导致船毁人亡的暗礁险滩这些壮美胜景,大多数游客不感兴趣,躲在船舱里睡觉,等到“神女峰”要到了,才蜂拥而出。遗漏了最能给我们崇高美熏陶的部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参考文献:

[1]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杨占平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 222234)

上一篇:中职语文课堂对时代“活水”的呼唤 下一篇:论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