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29 02:22:54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学生主要来自于本校和周边小学,学生素质不一。我校中小学教师虽在一个校园,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中小学教师各自教学,基本互不交流。我校小学使用人教版PEP教材;初中使用人教版《新目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升入七年级后,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产生各种不适应,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七年级就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八年级时就放弃了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中学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在焦虑、埋怨中,我们寻找题的所在,迫切想改变这种现状。心动而后行动,当我们把这一想法在教研组进行讨论时,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响应。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小学和中学英语的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九年一贯”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下,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通过对中小学英语衔接的研究,把小学英语的趣味性和中学英语的知识性融为一体,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能从小学英语的学习自然过渡延伸到初中英语的学习,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育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保持英语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成效分析

1.主要成果。

(1)发现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学生结构的变化问题。我校学生主要来自于本校和附近的夏家小学及孙家小学。小学六年级时,生源稳定,学生两级分化不很大,优秀生比例较高,在班上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班风、学风良好。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在小升初的过程中,不少优秀生源进城读书,而夏家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升入我校。学生结构的变化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努力发现和培养新的领头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榜样、老师的助手,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2)教材衔接问题,经过比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发现: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有较大差距。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更多地去关注数学、语文学科。3)教法衔接问题。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小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说、唱、看图、做游戏等。中学老师不太注意中小学教法、学法的衔接,学生容易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4)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小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问题主要有:不预习、不复习课文、不记笔记、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不会背记单词课文,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相互混淆,用汉语思维方式代替英语思维等等。

(2)对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进行总结。1)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的衔接。结合我校九年一贯制的优势,自课题研究开始,我校四名初中英语教师全部主动在小学担任了教学任务,并按照计划要求通读了小学英语教材,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异同,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2)在中小学同时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校各学科中一直是教师个人的行动和摸索,我校英语组自课题提出以后,结合了前期的准备和交流,在区教研室的指点和引导下,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决定在我校中小学英语课堂全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3)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有了小学英语学习的积累,加之初一上学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初一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过渡时间。在初一教学的起始阶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教师可继续把小学英语学习中的唱歌、游戏、竞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缓冲时期,以适应初一的教学。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的具体工作有:①初中英语教师应维护好学生在小学阶段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喜欢做游戏;大声朗读等。②教师同时让学生明白进入中学阶段有哪些习惯和方法应随学习的深入进一步发展。除了课堂上的指导,我们印发了学习材料,以便学生理解和运用。③为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指导学生建立词汇本,每学完一个单元及时对重点短语和句型进行整理,以便巩固学习。④规范听写。要求学生及时背诵当天所学单词,通过老师的长期督促,使背诵单词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行为;规范背诵。在每一单元中都挑选重点的篇目进行背诵检查,通过长期的背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上日常学习活动均纳入学生个人和小组评价。

2.研究成效分析。

(1)教师层面。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意识得到了提高。通过近三年的教学研究,课题组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增强了衔接教学的观念。

(2)学生层面。课题研究,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收获,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问题与思考

1.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不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2.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我校各年级英语教学中得到了推行,显现成效。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间应及时交流,相互鼓励和支持,使这种学习模式有效的进行下去。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继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上一篇:“语”中有真意 下一篇:胡宝生:摄者·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