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高师音乐教育功能与价值研究

时间:2022-06-28 09:20:21

蒙古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高师音乐教育功能与价值研究

【摘 要】蒙古族传统音乐是传承是与发展相结合的概念;是当代高校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至关重要。只有认识到将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才能发挥出吉林西部地区乡土音乐之特色,进而使之蒙古族传统音乐得以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蒙古族音乐风格多样、积淀厚重,是草原文化中最鲜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历代蒙古民族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是这一草原民族自我认同的历史凭证,也是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智慧源泉。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为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并极大地拓展了民族文化的创造、传承、展示空间;另一方面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和延续带来了严峻考验,许多珍贵的民族音乐遗产正处于消亡、异化的边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蒙古族音乐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挑战,许多极其宝贵的乐种的活态传承都面临着断流的文化危机。

因此,作为吉林西部以科尔沁草原文化著名的白城市,作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载体的白城师范学院,向下一代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是其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高师院校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必须高度重视高师音乐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学,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不断对其改进,以适应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现存问题

1、观念“轻中重西”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人们接受音乐和音乐的审美需求渐趋多元化, 中国民族音乐面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青少年一代盲目崇拜,盲目追随一切外来音乐文化,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很多学生也对于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越来越陌生, 电声音乐、摇滚音乐、通俗音乐等成为他们最为熟悉的音乐欣赏形式 ,而面对我们自身文化中优美动听的蒙古族音乐,却了解不深。近代以来,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受到欧洲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深远,主要教授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内容,本民族高师音乐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西化严重,基本上还没有自身母语音乐体系基础上的音乐理论或音乐课程,这就说明我国民族音乐的教育体系实质上还不存在。长期以来的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令大多数学生缺失了对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了解。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白城师范学院教学师资的引进一般情况下都比较重视声乐、西洋器乐等技能课程,在蒙古族音乐理论、器乐等课程严重缺乏师资,以器乐为例,设置了二胡、古筝、琵琶、小提琴、萨克斯等课程,由于师资的短缺,没有马头琴。蒙古族音乐理论的教学,也不够细致,除了民间音乐的欣赏和中国音乐史的课程,就没有有关蒙古族音乐的理论课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其教学内容也大都是一些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曲目的欣赏,课堂教学很少会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根本对这种课程毫无兴趣,索然无味。因为有些该课程的老师本身在他的学习阶段,也并非是学的此专业,兼职的从事自己所不擅长或者不感兴趣的课程讲授,其结果可想而知。

3、教材资源缺乏

我国的高师民族音乐教学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编教材,于是也更谈不上有与之相配套的各种音响资料等。这样给教学也带来了难度。

二、传承和弘扬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蒙古族音乐内容的课程建设

白城师范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应主动地、自觉的搜集本地优秀的蒙古族音乐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和梳理完善,将其引入高师音乐教育,还可以建立与之相关的音乐课程或相关专业。在教学大纲p教材、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系统化和科学化。把蒙古族丰富的音乐资源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合理安排足够的课时课量。比如,在声乐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演唱一些蒙古族民歌,一些长调歌曲、短调歌曲、包括呼麦;观看一些优秀的蒙古族歌剧、舞剧;在舞蹈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学习蒙古族舞蹈,充分知晓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歌舞的编导;在音乐理论课上,教师尽可能多解析一些蒙古族调式和的和声;在器乐课上,开设马头琴课、民乐合奏课,经常进行民乐排练和演出。此外,还可以多举办蒙古族歌曲演唱会蒙古族器乐演奏会以及蒙古族音乐文化讲座、蒙古族音乐作品欣赏讲座等形式,充分营造学习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氛围。在考试曲目上多提倡和鼓励学生选择蒙古族音乐作品。

2、加强蒙古族音乐教材建设

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定要广泛搜集和利用我国在近些年取得重要理论和成果,比如我国已经现有的“五大集成”,这些成果都是几代民族音乐学家多年的积累和研究的结晶,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果,让它逐步合理的转化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

3、创建新型教学方法

在蒙古族音乐的教学课堂中,要注重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像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把音乐的表现形式与其内容结合起来,将音乐作品中美好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在审美享受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审美观点的熏陶,自然而然的热爱蒙古族音乐。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蒙古族音乐的兴趣。

4、加强与地方剧团的合作关系,强调地方特色音乐教学实践

地方特色音乐的根深植在民间,而地方剧团更是汇聚民间艺人专家、曲目、地方特色音乐资源的“宝地”。音乐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加强与地方剧团、地方文化教育的联系,包括利用地方剧团演出、排练、地方文化风俗等等活性资源,让学生充分体会与领悟地域文化的魅力。与地方剧团的合作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多次外聘专家学者讲学,聘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本地音乐文化的介绍与学习,把当地的特色音乐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而学生也可以真正走出校园,聆听地方剧团的排练、演出,参与各种地方文化活动,体验当地民间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

白城师范学院地处科尔沁音乐文化区,只有认识到将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才能发挥出吉林西部地区乡土音乐之特色,进而使之蒙古族传统音乐得以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为地方音乐教育事业和传承科尔沁音乐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浅谈经济法对民商法的价值超越 下一篇:翻转课堂应用场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