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新情境的创设与教科书的关系

时间:2022-06-28 05:56:26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新情境的创设与教科书的关系

摘要: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以至于滥用,不少教师都乐于新情境的创设而不喜欢钻研教科书。情境教学法只是诸多历史教学法中的一种,历史教学应该以教科书为主,以教学法为辅,两者的适当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情境创设;历史教科书;实用性;重要性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运用的现状和趋势

历史是久远的,同时也是深奥的、厚重的,富有哲理和思辨性,所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历史学科成了“苦涩”的代名词――繁杂、琐碎,死记硬背。情境教学法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通过自己的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去感知、体会和理解。新课改后,情境教学被普遍认为是提高历史课堂兴趣、增强课堂活力的对症良方。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以至于滥用,不少教师都乐于新情境的创设而不钻研教科书。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熙熙攘攘中度过,课件、屏幕取代了课本,学生讨论、表演取代了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授。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手段也是林林总总、层出不穷,例如,历史人物法、文学材料法、时政材料法、走进角色法、多维视角法、影视资料法、漫画展示法、朗诵渲染法等,刘庆亮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中列举了十八种方法。除了刘庆亮老师比较严谨的“十八法”外,还有很多不知所云的情境教学手段。确实,各种情境渲染的手段和方法激活了课堂,学生收获了快乐,但教师创设的新情境能否取代教科书呢?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新情境的创设与历史教科书的地位孰重孰轻?这些还有待验证。

二、新情境教学中新材料和教科书的地位

“新的教材观认为,一切有用于教学的有效材料都是教材。它包括所有与教学有关的图书、杂志等文字资料及图片、音响、影像实物、实境资料。”因此,从本质上看,新情境和教科书都是教材,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历史教科书指的是什么,它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什么地位?“教科书不完全等于教材,专指学生上课用的课本”“它是教材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在学

生所有的学习材料中,教科书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依据。教科书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教师的授课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如果了解了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和特点,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可见,教科书是中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材(当然不是唯一的教材),是开展教学的最主要依据。相对于其他学科,历史教科书的这种地位显得尤其突

出,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真实存在过的,它不同于文艺,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杜撰,不能凭着作者的意志去重造历史,所以历史课堂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必须对史实“求真”“还原”和客观。“历史学要以求真、以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以达到客观性为自己的目标”。而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很多新情境的创设偏离甚至脱离了史实,强调以历史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来“取悦”学生,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上的不知是历史课,还是文艺课。李惠军老师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语境和令人眩晕的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滑稽可笑的表演、眼花缭乱的活动等。鲜活的历史知识以及史学的厚重、深刻、哲理,在层出不穷的教育术语、政治天条和视同环境的引领和辅助下,显得如此苍白和浅薄。”

三、现行历史教科书与学生的课堂兴趣

历史的厚重和哲理,学生难以理解和思辨;史实的曲折、繁杂,学生难以理清和掌握。历史自然就变成了枯燥的、烦人的,甚至是讨厌的学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动机不高也就成了必然。历史教科书与学生课堂兴趣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文科学生中对于教材不感兴趣的比例高于未分科的学生,而且高出了80%。这说明学生对教材接触的程度越深,对教材的不满程度就越强。也就是

说,历史教材不能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问题的直接兴趣。”可见,历史教科书确实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那是否可以认为,历史教科书是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高的唯一原因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现在的教育教学体制,使不少学生认为历史科是“次科”;例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多数情况下是迫于考试的压力,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例如,很多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多把历史课安排在学生精神不大好的时间段上;例如,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就按教材照本宣科,按背景、经过、影响等的顺序把历史的结论一股脑儿地抛给学生;例如,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不紧密;例如,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学校缺乏历史专业教师等等。因此,历史教科书不是使学生对历史课堂失去兴趣的唯一原因。此外,“对于历史教材,我们应该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不能期望教材像一本畅销读物或者野史轶闻一样使学生兴趣盎然。”“历史是客观的,是真实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必须是严谨的,编写教科书除了以史学理论为指导,还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和历史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其实,目前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性、实用性、趣味性结合方面,做得越来越好,除了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带有一定通俗性、趣味性的解释,还有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图画、示意图表、课后的拓

展等。

四、利用好历史教科书中的新情境、新材料

历史教科书本身就有很多情境材料,足以调动课堂气氛,例如,历史地图、图片、图画、文献资料等,教师脱离课本、盲目追求新情境的创设实际上就是舍近求远。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发展》(岳麓版)在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时候,就有这么一则情境思考题: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反映了当时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第十二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的情境材料“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新国民小传》。”教科书中的情境多是原始材料或者是后人的论著,相对于教师创设的新情境,教科书中的情境材料更严谨、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其精简的文字、准确的语言表述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原始材料能够令人信服地说明历史事实,能够给学生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一些非当代历史的原始材料在语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与现代社会有一定的距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和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能力。……后人论著的优点在于信息集中、认识深刻、理论性强、有规律的总结。”可见,教师一味追求新情境的创设,而不好好利用教科书中的情境材料的做法是买椟还珠。教师不喜欢、不善于、不习惯利用课本情境的做法,究其原因是没有吃透教材,没有用好教材所导致。当然,教科书中的情境,没有畅销读物或者是文艺小说那么通俗易懂,会不会用,用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授课教师的引导,也与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知识有着必然的联系。赵亚夫老师说得好:“教师的人文素养低、学科知识的缺失与浅薄,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关键因素。”

五、历史课堂教学中新情境创设的主要功能

从教学的效果看,新情境的运用,核心作用在于以情境激活课堂,以问题引领思维,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从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看,新情境的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种类:(1)研究史料的功能:新情境新材料的创设(尤其是原始史料)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历史、得出自己的认识,结论不局限于教科书,也不局限于已有的史学家的理论和观点。这一功能对中学一线师生来说,要求极高,在中学实际教学中,往往难以做到。(2)对教科书补充的功能:新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观点,或者是为了强化对教科书知识的运用。简单地说,就是用创设的情境说明教科书的结论,例如,在讲授雅典民主政治的时候,“帕帕迪”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在中学教学中,新情境的功能基本上属于第二类。既然如此,有一个问题值得人深思:教科书中的各种情境材料与教师挖空心思脱离课本而创设的新情境,哪一样才是对教科书观点的最好补充和说明?教科书中的情境材料,是经过专家论证,经得起推敲,符合史实的,也是经过广大一线教师长期实践了的。而且如上所述,教科书中的材料同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能不能把学生带进历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读懂它,用好它。如此看来,片面追求新情境的创设,不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情境,不引导学生阅读、读懂教科书情境材料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的,犯了片面追求教学方法改革的大错。赵亚夫老师说:“偏离学科文本的深刻解读、片面追求教学方式改革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错误。”

六、文综高考下,新情境、新材料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新情境、新材料题型是新高考的必然趋势。2010年和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的十二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全部运用了新情境、新材料。除了极个别题目的答案在材料中提取外,其他新情境、新材料题型都有一个明显特征――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由此可见,新情境、新材料教学是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加强解题训练的重要手段,而课本的知识才是高考解题的根本!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学中,新情境的创设与历史教科书孰重孰轻?历史教科书是经过专家编辑、论证,经过一线教学长期实践的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范本”。脱离教科书,盲目的追求新情境的创设,其结果是一叶障目、本末倒置!新情境的运用只有恰如其分,才能够起到既激活课堂,又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加强历史基本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张静.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68,87.

[2]彭刚.什么是历史.凤凰网,2011-04-04.

[3]刘庆亮.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析汽车涡轮增压器的使用与维修 下一篇:如何提高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