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日光性皮炎

时间:2022-06-28 05:24:40

植物日光性皮炎

【关键词】植物日光性皮炎;光毒性炎症

【中图分类号】R758.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70-0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农民,以“面部、双耳、双手起红斑、丘疹、肿胀,伴疼痛3天”为主诉于2011年12月8日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3天前食用大量油菜后,于中午出外活动,2小时后面部、双耳、双手背开始起红斑,丘疹,自觉疼痛,未治疗,皮疹迅速增多,加重,出现瘀点、瘀斑、水疱、血疱,疼痛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一般状态好,神清语明,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颜面、颈部及双手背部非凹陷性浮肿,皮肤紧张发亮,质地坚实。额、双颧、鼻背部及双耳垂等面部突出部位见紫红色瘀点、瘀斑,指压不褪色,无水疱、血疱及坏死等,双手掌未见异常,双眼睑肿胀显著,睑裂闭合,不能睁开,皮疹对称分布,境界清楚,触痛明显,无口腔及外阴粘膜溃疡,(见图1)。辅查:WBC10.8×109/L、RBC3.17×1012/L、Hb102g/L、PLT196×109/L,尿RBC12-14/HP、尿蛋白+,肝功、肾功、血糖、血离子正常,凝血三项正常,血沉48mm/h,免疫全项阴性。既往健康,数年前曾出现过一次类似情况,未治疗,数日后皮疹自然缓解。诊断:植物日光性皮炎。入院后予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80ml/d、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维生素C注射液2.5g/d静滴,氯雷他定片10mg/d、维生素B1片10mgtidpo,辅以中药冷湿敷。治疗12天后皮疹开始好转,皮疹肿胀逐渐消退,血疱干燥结黑褐色厚痂,予氧化锌软膏外用,23天后结痂脱落,留色素沉着,临床痊愈出院。

2.讨论

植物日光性皮炎(phytophotodermatitis)是由于过多食用或接触有光感性的植物,再经日晒所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而蔬菜日光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植物日光性皮炎,发病率较低。[1]因近年来我国关于本病的报道较少,如不详细追问病史有可能出现误诊。

本例患者既往有类似病史,病情较轻,未在意,本次为食用大量油菜后,经日晒2小时后开始起病,皮疹表现典型,为暴露部位非凹陷性肿胀、瘀点、瘀斑、水疱、血疱,非暴露部位未见任何异常,境界清楚,疼痛及触痛明显。辅查WBC高,尿RBC及尿蛋白阳性,血小板及凝血三项正常,免疫全项阴性,符合植物日光性皮炎的诊断。

能够引起该病的常见蔬菜有近40种,而北方常见的有:灰菜、菠菜、芹菜、香菜、油菜、苋菜、紫云英、马兰头、马齿苋等。这些植物中均含有光感物质—呋喃并香豆素,被食用吸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皮肤,日晒吸收光能后形成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产生抗原,或者光敏物吸收光能后使载体蛋白结构改变产生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激活细胞免疫,产生光变态反应。某些患者的光敏反应性质,可能既存在光变态反应,又存在光毒性反应。[2]

本病的发生除与蔬菜和日光曝晒有关外,还和患者的体质密切相关。文献报道,患肝肾疾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贫血或营养不良等疾病者易发本病,年老体弱者临床表现更加严重。本例患者即为老年人,轻度贫血及营养不良,故易患病。患者既往曾有过类似病史,故本次在冬季亦发病,且起病急、病情重。

本病根据季节、发病前过量食菜史、日光曝晒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为白细胞总数增多;出血、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无异常改变;尿蛋白阳性,部分病人尿卟啉出现阳性,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烟酸缺乏症:该病除皮肤表现外,常有消化系统表现如舌炎和腹泻及神经精神系统表现,尿中烟酸代谢产物排泄量低于正常;②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系统性受累表现,血、尿常规及抗核抗体检查异常。治疗主要为避光和抗过敏、对症处理,可口服抗过敏药及维生素B、烟酸等,严重时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另外,发病后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室内不宜使用日光灯,更不能接受日晒。本例患者治疗开始阶段病情加重考虑与室内日光灯照射有关,避免使用日光灯后病情逐渐缓解。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88-589.

[2] 袁肖海,王学民,周玉田,等.皮肤对紫外线红斑反应敏感性的季节因素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3):145-147.

上一篇:50例老年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及误诊分析 下一篇: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病人满意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