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德阳市旌阳区为例

时间:2022-06-28 04:47:33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德阳市旌阳区为例

摘要 通过对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从人员学历、专业情况、年龄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村级动物防疫员;问题;对策;四川德阳;旌阳区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94-02

村级动物防疫员(简称村防员)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计划经济时代社队出工形式演变而来。村防员是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预防动物疫病暴发、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村防员的作用日益凸显[2]。但目前村防员普遍存在补贴过低、任务繁重、文化技术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旌阳区村防员主要由村委会推荐,兽医部门考核通过后方能担任。旌阳区现有生猪逾60万头、小家禽2 873万只、肉兔183万只、肉牛9 231头、肉羊9 987只,犬83 250只[3]。村防员是承担这些畜禽春、秋2季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注射的主要力量,是服务于农村最基层的畜禽防疫技术人员。

1 旌阳区村防员的基本情况

1.1 年龄结构

对旌阳区121名村防员进行了统计,其中36岁以下的9人,占7%;37~60岁的55名,占45%;61~69岁的43人,占36%;70岁以上的14人,占12%。最适年龄(60岁以下)只占52%,而36岁以下年龄段的人数占比极低,61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数占比过大(图1)。

1.2 学历及专业情况

2 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水平低,专业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

旌阳区村防员大多不是兽医及相关专业毕业,专业人员仅6人,占比仅有5%,绝大多数人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其占比高达81.8%。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培训,其防疫意识和专业水平较差,在防疫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服务质量也不尽人意。在121名村防员中,60岁以上的有57人,占比约48%,36岁以下的占比极小,只占7%。大部分年龄较大的村防员接受新技术、新理念较困难,造成大多数村防员的专业知识和防疫意识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新出现的动物疫病时常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当前无论是村防员的年龄结构还是专业水平都很难适应现今动物防疫长远发展的需要。

2.2 补助过低,人才难留

有资料显示,我国多数地区村防员年收入在2 000~6 000元不等[4]。旌阳区对于村防员的补助主要由其每年春秋2季的防疫量来确定,一年防疫补贴为0.3万~0.5万元。同比,2015年旌阳区宠物美容师年均收入3万元,宠物医师年均收入3.6万元,乡村医生的收入为4万元,旌阳区人均年收入2.8万元[5]。显然,无论是对于相近行业还是人均收入,旌阳区村防防员的收入都明显过低。因此,年轻人不愿加入村防员的队伍,兽医专业、大专及以上的人才就更难以留住。

2.3 兼职现象普遍,免疫偷工减料

在旌阳区村防员中,特别是50岁以下,普遍存在把“村防”当兼职工作的现象,即只在春、秋2季有免疫任务时参与防疫工作,平时以外出务工或自做生意为主,因此,有时春、秋防疫已开始,但人员因在外地迟迟不能到位;有时春、秋防疫时间和做生意时间抵触,往往又先忙自己的生意,耽搁防疫进度,影响免疫质量。在2015―2016年对某镇的春季防疫检查中发现:随机每村抽选10家散养户的畜禽抽血查抗,大多数动物的免疫接种密度都达不到旌阳区的防制目标,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要求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村防员将必须拥于肌肉注射的疫苗擅自改为饮水,有些疫苗需要注射2 mL却擅自改为注射1 mL。这些不规范的行为都给动物疫病防疫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4 后继乏力,无人接班

村级动物防疫工作量大、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以旌阳区生猪免疫为例,60余万头生猪的猪瘟、蓝耳、口蹄疫3种疫苗的接种时间约为20 d。由于报酬低,兽医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的青年人基本不愿意从事这项又脏又累的工作。如今,旌阳区48%的村防员已到了“干不动”的年龄(60岁及以上),谁来“接班”、谁愿意“接班”是摆在人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3 对策

3.1 动物防疫工作市场化

将动物防疫工作向市场购买。由政府将动物防疫工作通过公开招标,发包给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如合作社或防疫公司,村防员作为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防疫公司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专业化系统培训,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人才,挽留人才,全面提高职工素质,进而增强防疫公司竞争力。这样既能摒弃原来“吃大锅饭”的思想,让村防员意识到只有优质的服务才是生存的根本,也能增强村防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允许防疫公司在没有动物防疫任务的时候在乡村开展动物疫病的诊治等经营活动,提高防疫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防疫公司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防疫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2 政府部门职能转变

在村防员队伍进行市场化改革时,政府部门也应该相应的改变原来“计划经济”时的管理模式,政府不再人、财、物等“一把抓”,而主要在2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明确防疫公司的设立标准,制定科学考核机制。防疫公司的出现对于动物防疫工作是个新鲜事物,难免会出现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必须规范防疫公司的设立条件,控制数量、提高素质,增强竞争力。二是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健康发展。对于每年的防疫质量,政府部门应该客观的验收,对于防疫不达标的,要严肃处理,甚至吊销防疫资格。以政府的严格考核来剔除不符合防疫要求的防疫公司,从而为质量一流的防疫公司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4 参考文献

[1] 张若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83-184.

[2] 尹锋,赵素华.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5):57.

[3] 张其星,苗刚,于占松.胶州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调查与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11(11):20-21.

[4] 金卫华,夏春香.昆明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6):20-22.

[5] 浦春萍,杨凌,颜东平,等.江苏盐城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兽医杂志,2015(8):110-112.

上一篇:长丰县小麦配方施肥验证试验 下一篇:灾害性天气预报在若尔盖县防灾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