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

时间:2022-06-28 01:03:52

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某地区作为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的试点对象,观察比较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前后,该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各个指标的结果。结果: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后,妇幼保健工作各个指标都有不同的提高,尤其是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社区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妇幼保健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妇幼保健服务,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必须提高。在社区中应用新型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妇幼保健的服务水平。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础,以妇幼保健为中心,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区域性妇幼保健中心为主体的妇幼保健模式。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某社区作为应用新型妇幼保健服务模式的试点对象,探讨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应用的效果,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某社区作为试点对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性妇幼保健中心为主体的社区保健服务站,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准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体系。

1.2方法

1.2.1建立完善孕产妇、儿童随访机制

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首先要对前来就诊和保健的人建立档案,尤其是孕产妇和新生儿。从建立早孕档案机制开始,对产妇孕检、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以及儿童系统管理体系等都要有系统、完善的管理。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应用的目的不是治疗人们的疾病,而是为了全面跟踪妇女和儿童的个人健康和身体状况,为这类人群提供更加优质、边界的医疗保健服务[1]。

1.2.2建立完善孕产妇和儿童健康信息档案

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要对该社区内所有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及时掌握女性结婚、怀孕、生产等基本信息,定期更新健康变化档案。同时,还要对社区内儿童的健康情况进行系统管理,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进行监测,预防流行性疾病的感染。此外,孕妇作为特殊人群,要做到定期走访,向孕妇宣传有关的理论知识,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开展妇女和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2]。

1.2.3建立完善城市社区保健管理制度

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要求在社区进行妇幼保健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为患者考虑。为了不断提高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不断完善社区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如:业务培训制度、准入制度、儿童保健制度等,并对社区居民健康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的布局,明确规定服务标准、资源配置、执业范围等管理机制。在城市中,人口流动性较大,暂住现象比较普遍,所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要加强和街道办、居委会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宏观、全面的掌握信息,在确保妇幼保健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不断开拓服务范围[3]。

1.2.4实现儿童保健和预防工作的有机整合

在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工作时,要注意不断提高接种的质量和接种率。社区妇幼保健中心可以开展接种前预检服务,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进行上门接种,从而提高接种率。在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同时,可以开展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对儿童的心理发育、疾病情况、生长情况以及营养状况进行科学的检测,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发育落后、心理偏离、营养偏离、隐藏疾病等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此外,还要加强儿童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所以叮嘱儿童家属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4]。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资料都经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经过t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前后,妇幼保健工作各个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妇幼保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前后妇幼保健工作指标比较(%)

3.讨论

应用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后,实现了对包括妇女、儿童在内服务对象的合理分流。目前,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充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情况、居民的户籍类型、支付能力以及健康意识等,为了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服务的价值,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转变过去以医院为中心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对服务的流程进行重置,明确划分管理职责。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孕产妇和儿童早孕建档、系统管理等工作,同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还要和不同类型的医院进行合作,对儿童、妇女、老人等特殊管理对象进行双向转诊和重点追踪,最大限度的提高妇女和儿童的治疗质量和系统管理效率。在进行妇幼信息管理系统化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共享,不仅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而且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大大提供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为了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保障母婴健康,还要进行孕期保健、预产期营养、产后康复等知识的普及,有效衔接各个环节,实现无缝隙服务。

【参考文献】

[1]余强,何珊茹,陈建,张桂欣. 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2006,07:1179-1180+1182.

[2]姜德华,刘鹏英,贺军民. 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01:71-72.

[3]罗晓明,严,曾庆伟. 新型农村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09,02:160-161.

[4]丁丽. 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服务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1:177.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 下一篇:常温低位小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