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时间:2022-10-18 04:45:18

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衰好转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急救45min阶段的好转率以及急救60min阶段的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优化急救护理;急性左心衰;心血管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症状表现,其发病迅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往往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生命危险[1]。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干预,是挽救其生命的重要措施。我院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了优化急救护理措施,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良好保障,现将具体急救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42岁到73岁,平均年龄(57.6±4.3)岁;观察组患者43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4岁到73岁,平均年龄(57.3±4.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入选患者,均有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急救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包括鼻导管吸氧、静脉通道建立、生命体征监护以及辅助医师展开相关急救等措施。

1.2.2 优化急救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化急救护理,除了以上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外,以“变被动为主动”为基本原则,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多个急救护理环节的优化:

首先,优化器材准备以及调整措施。在接受心衰患者的第一时间,通过目测其生理表现,判断可能的心衰类型,对于有明显急性左心衰表现的患者,应该提前准备好轮椅等器械,以便于患者保持正确,使两腿自然下垂,减少心脏负担,缓解心衰症状。

其次,优化吸氧措施。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最为重要的便是通过吸氧使其呼吸循环能够得以改善。为了改善吸氧条件,可以采用酒精湿化措施,在确认患者不对酒精过敏后,采用40%左右的酒精湿化患者吸入的氧气,氧流量控制在12ml/min左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还需要根据心电监护结果,对具体的与吸氧环境进行适当微调,保证患者的呼吸状态维持。

最后,优化静脉通道建立措施。在通常情况下,优先选择患者上肢静脉建立通道,并提前预留出患者的血液检测标本,之后再通药液,从而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减少患者身体负担以及心衰症状加重的几率。

分别在急救进行到45min以及60min的阶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判断患者的心衰恢复情况。

1.3 评价指标

根据《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护理效果的评价[2]。将患者的呼吸情况有所改善,肺部锣音减小,心率不超过120次/min评价为好转;将患者的呼吸基本恢复正常,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趋于平稳,可正常平卧评价为显效。比较两组患者急救45min的好转率以及急救60min的显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文中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发现,对照组患者45min好转率为47.7%,60min显效率为65.9%;观察组患者45min好转率为79.1%,60min显效率为90.7%。两组患者的45min好转率与60min显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比较[例数(比例)]

3 讨论

在传统急救护理中,护理操作人员往往是被动地按照医生的叮嘱开展相应急救工作,在急救的时效性、快捷性以及质量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特别是对于急性左心衰这种心血管疾病症状而言,早一分钟让患者的生理指标恢复,便增加一些患者存活的机会。据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出现急性左心衰症状后,由于急救护理措施的滞后,而使其失去了宝贵的生命[3]。因此,目前医护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均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急救措施的优化之上。比如王波的研究中,便通过心肺脑复苏新技术,对临床急救护理进行了较为良好的改善[4]。而在实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则除了当今的新器械、新技术之外,还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在本研究中,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从多个急救护理环节进行优化,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改善,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从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下,其症状改善较为缓慢,45min的好转率甚至未超过50%。而接受优化急救护理的患者,其症状改善效果大幅度提升,绝大多数患者在急救措施下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加良好的急救效果,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生命体征正常,对于心血管急救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舸,胡迪,黄丽红等.8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急救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976-977.

[2] 陈永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解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317-320.

[3] 张玲.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注意要点[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1):6537-6538.

[4] 王波.掌握心肺脑复苏新技术提高临床急救护理水平[J].中国医疗前沿,2011,06(13):71-72,93.

上一篇:“互联网+”平台――约定医疗 下一篇: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及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