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广播民生新闻品质初探

时间:2022-06-28 12:27:21

提升广播民生新闻品质初探

摘 要:为了提高收听收视率,近几年来各个媒体都在民生新闻上大做文章。民生新闻以其平民亲和的面孔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平庸琐碎事件的增多也成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问题。如何提升民生新闻品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广播媒体要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就要善于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力求让民生新闻做到雅俗共赏。

关键词:亲和;深度;民生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95-02

一、深度发掘新闻资源

近几年来,在各级广播媒体中,民生新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重视。记者开始把话筒更多地对准普通民众,从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掘新闻。例如农民工工资的追讨问题、城市中小学高额择校费问题、住房价格高涨问题、居民生活中煤气、自来水、公交车等调整价格听证问题等,许多过去浅尝辄止或者不敢涉足的“新闻”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民生新闻的“活水”源头和不断的深层挖掘的目标所在。

建立成熟的听众报料机制,是广播电台民生新闻做出特色的关键所在。很多发生于街头巷尾社区的新闻第一时间的目击者是普通群众。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将这些线索打电话反映给广播电台,随后记者及时跟进报料、及时采写新闻报道就会大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并极大丰富节目内容。在这方面许多电台纷纷开始投入财力,对线索提供人给予奖励。例如FM99.9从一开始就建立听众报料机制,频率因此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成为陕西广播的后起之秀,收听率节节攀升。

每天面对庞大繁杂的资讯,许多电台在自身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在一些新闻节目中汇集来自其他媒体的精华资讯,以有限之力达到最大成效。但是在选取、编发的过程中决不能简单的堆砌。而是要体现挖掘出民生新闻背后的思想和深层次原因。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编辑在编发民生新闻后,还要使用连线评论员的方式或者配发本台评论,对新闻主题进行深度阐释和挖掘,上升到对同类现象的规律性把握和剖析,这样就会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使传播效果成倍提升。

二、以民为本,反映民情,传达民意

(一)报道内容小中见大

相对于时政新闻来说,民生新闻的关注点更多的应该放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只能局限于日常小事上。实际上“民生”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从医疗卫生到教育收费,从劳动就业到社会保障等等。凡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应该是民生新闻的范畴。目前,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发展到现阶段,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做到既亲民又不落入俗套。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老百姓的身边小事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在“大主题”下寻找并策划贴近本土受众的“小选题”从而以小见大,把反映百姓生存状态,关注百姓冷暖的民生新闻栏目打造成雅俗共赏的新闻大餐。

(二)报道手法灵活多样

广播民生新闻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人,这就要求记者多做现场报道,强化现场意识。要把听众看不到的现场环境、场面通过丰富且具有感染力的音像呈现给听众。要把话筒多对准目击群众,对准基层一线。让听众第一时间了解并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原貌。在节目中要充分采用各类体裁,诸如现场报道、录音特写、录音专访、录音通讯等,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增加节目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三)播报语言生动活泼

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广大听众欢迎,除了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播报方式生活化。不管是记者口播还是主持人,都应该以亲切自然平和的状态报道新闻事件。报道要讲究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性格,在故事中展现事件经过,在悬念中抓住听众耳朵。同时要多让老百姓在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用生动活泼的叙事方式报道丰富多彩的民生内容。

三、运用评论增加民生新闻厚度

近几年来,各媒体民生新闻报道数量不断攀升,节目长度不断增加。不少记者为追求发稿量,每天奔波于各个新闻事件现场。为抢一时之先,无暇深入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只是浮在社会生活的表面,导致民生新闻报道过于浅薄,很多报道只是在低层次的重复。时间长了,听众就会失去新鲜感,从而丧失收听欲望。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媒体工作者沉下身子,向纵深拓展,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探究表象下面的真相。做一些有份量,能引发人们深层次理性思考的文章。

民生新闻的深度开掘体现在评论上。评论通过展现事件本身,分析深层次原因,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增加了民生新闻的厚度。广播民生新闻评论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因为有来自各方的声音,评论更加鲜活生动,更具可信性。

广播民生新闻评论较之于平面媒体的评论而言,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有针对一个新闻事件主持人和听众进行的三言两语的点评。还有针对重大报道所做的录音述评、以及评论员的专业点评等等。这些都能极大地丰富节目内涵。

近几年,不少媒体都在强化评论。但评论的水平相差很大。有些泛泛而论,有些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甚至随便以个人喜好进行妄加评论。笔者认为好的民生新闻评论,首先要能挖掘出事件的本质意义;其次要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观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把握好“度”,也就是说话要有分寸。

四、注重互动和反馈,促进民生新闻良性发展

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和参与性,而互动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热线电话,又有手机短信、网络留言等渠道。普通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随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新闻线索,投诉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咸阳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热线”节目,每次节目邀请相关部门嘉宾,开通热线,接受听众投诉咨询,每周五对本周投诉进行反馈并设置子栏目“民生评弹”,由主持人选定一到两个本周最值得关注和讨论的民生新闻话题,邀请专家或者评论员发表权威评论,同时开通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广大听众也可以参与讨论。

另外广播民生新闻栏目互动不能仅局限于节目中的互动,还要在节目之外加强和听众的沟通,建立常态的节目反馈机制,多听取听众对节目形式、内容、效果等的反馈意见。不断创新改进节目,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这样以来,民生新闻节目才会真正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咸阳人民广播电台常年聘请特约评论员,定期听取听众意见和建议,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根据受众的需求主动进行调整,使节目在贴近性、打造品牌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

总之,民生新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迎合了当前受众的诉求。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广播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深入拓展和挖掘民生新闻的广播化生存空间,不断丰富和完善广播化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外延,是进一步开办和经营好广播民生新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彭欣.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声屏世界,2010(2).

[2]张瑞宁.探析民生新闻如何由小做大[J].当代电视,2011(2).

[3]赵玉晖.民生新闻如何走出“市侩新闻”误区[J].新闻传播,2007(1).

上一篇:快速提升外语听力 下一篇:浅议电视新闻直播的选题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