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土壤固化剂在软土治理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06-28 09:59:29

新型土壤固化剂在软土治理中的应用初探

摘 要:软土治理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解决软土问题的本质是排水,其次是防水,使其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文章通过在软土中添加新型土壤固化剂,进行软土工程治理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经添加固化剂处理后的软土,土壤含水率降低,压实后密实度提高;压实后的试件在泡水24小时,试件未发生开裂、崩解的现象;而未经处理的压实试件泡水不到10分钟全部水化。这说明处理后试件的抗水化的能力大大加强,这种方法在软土的工程治理中有很好的前景。

关键词:软土;压实度;固化剂;水化

软土通常存在于流水缓慢或静止的地势较低而又相对平缓的地区,主要的工程性质为孔隙较大、含水量较高、渗透性差、压缩性高、不易压实,即工程中常见的“弹簧土”。软土的矿物组成除少量原生矿物石英、方解石、长石、云母、角闪石外,含有大量次生粘土矿物,我国软土所含粘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高岭石为主。由于粘土矿物多呈片状、板状或管状结构,易在水中离解、吸附、同晶置换、边缘断裂而使其常常带有一定的电荷,因而与水有着较好的结合能力。

软土治理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棘手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排水和防止水体的再次侵蚀。排水固结、深层密实、胶结等常规的软体处理方式均是在软土基础上进行,对土体进行强制排水,压密挤实;或是添加碎石桩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基础承载力;换填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土质软弱的问题,但对于软土分布较多地区,工程量无疑是巨大的。由于软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或是常年积水,土体依旧存在再次侵蚀破坏的隐患。新型土壤固化剂的运用解决了软土治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软土中添加固化剂后,软土快速崩解,含水率逐渐降低,碾压后,土体更加密实,同时土体的抗水毁能力大大增强,保证了基础整体稳定。这为软土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1 现场概况

羊安仁和社区(羊仁大道)工程地处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境内,修建等级为乡村四级公路。该地区属成都平原西部,地下水位高,道路穿过农田,地势低洼、植物腐殖质较多,路基1m深处土体近于饱和,多为淤泥及淤泥质土夹少量砂粒,呈软塑状态(如图1),分布广泛,厚度为3~4m承载力低,压缩性高。

现场试验得知:该土体天然孔隙比e=1.13,室内经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ωL=29.3%,塑限ωP=18.1%,塑性指数IP=11.2;对路基不同深度含水率测定的结果如下:

2 室内试验

软土问题的解决在于排水,降低含水率,使土体易于压实,提高压实度;其次在于阻隔水体,防止水份再次侵入路基,破坏基底,缩短道路使用寿命。本实验对添加固化剂的土体经压实后,模拟道路路基浸水,检验其抵抗水体侵蚀破坏的能力。

试验中选取了新型土壤固化剂(包括水剂和粉剂两种产品),试验采用其中的水剂作为添加剂,试以成都市邛崃市地区的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得出该土壤的最

佳含水率ω=13.8%,最大干密ρd=1.808g/cm3。药剂的加入量为干土质量的2%。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在浸水10分钟时,未添加固化剂的试件,水完全侵蚀至试件顶端,浸润部分出现了严重的膨胀、开裂现象,35分钟时,试件完全湿润,发生严重膨胀、开裂,试件中心部位也逐渐趋于饱和;而添加固化剂的试件浸水部分仍旧保持在4mm,10分钟时增加了1mm,此后一直保持在5mm,不再继续上升,而且未出现膨胀、开裂、崩解的现象。

总结:未添加固化剂的试件,由于土壤的毛细性,加之土颗粒连接的不紧密,试件浸润高度迅速上升,吸水膨胀,加速的土体的破坏;对于加固化剂试件,由于固化剂的存在,使得土颗粒间连接的更紧密,同时它能包裹在土粒子的周围,憎水因子附着在外层,能阻断附着的水膜,导致细小的颗粒发生不可逆转的凝聚,充分减少了水的毛细上升。因此,对于地下水位高或经常积水的地区,在路基工作区的低端铺设一层15cm厚,混合有固化剂的土层,能够阻止地下水向上侵蚀,破坏基底,使得路基抗水毁能力得到大大增强,保证道路的整体稳定。

3 野外工程施工

由于工程预算少,初期施工费用远超工程预算,且常规的治理方法效果较差。出于质量、造价、工期等因素的考量,施工方选取螃蟹路附近的一段长500m,宽6m的一段路基作为新型固化剂的试验段。该路段地势低洼,软土厚度在4~6m,整体条件差,是全路段最难处理的一段。

新型土壤固化剂包括水剂和粉剂两类,的主要应用对象为粘土或粘土含量大于30%的其他土质。该路段同时选取了水剂和粉剂作为固化材料,通过添加固化剂,可以充分利用场地中软土,避免了大量土石方的搬运,同时减少了弃土对农田的破坏。该地区土壤多为低塑性砂土,粘土含量低于15%,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按就近原则,在施工场地附近选取了一处粘土含量较高的取土点。取土量为施工土方量的20%。用小型挖掘机将挖出的软土与粘土充分混合,先将粉剂与软土混合,24小时候再将固化剂水剂以雾状的形式喷撒在软土中,其间用挖掘机在二次拌匀,使固化剂和土壤充分混合。

当固化剂与软土充分混合后,软土块逐渐溃散,水份降低。在添加固化剂后,对土壤含水率每24小时进行检测(施工期间气温低,连续阴天,偶有降雨),含水率变化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添加固化剂后,第三天降雨,含水率有所升高,升幅不大,但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含水率下降明显。在水份达到最佳含水率时,将土进行摊铺,分三层进行碾压。

由上图3可以看出,常规的处理方式无法降低含水率,减弱土壤的膨胀性,碾压完成后,路基表层始终存在3~5cm的车辙,仍处于“弹簧”状态,难以压实;后期作为便道使用时,不均匀沉降严重。采用固化剂处理后,土壤含水率迅速降低,更易于压实,无明显的车辙,在路基填筑完成后,检测其压实度为95.6%。作为便道使用过程中,路基未发生不均匀沉降或局部隆起、凹陷的现象,基础更加密实。

4 深厚软土治理

由于场地软土层较厚,平均厚度在3m~4m之间,处理量大。在确保路基稳定的情况下,计算出合理深度,可以进一步减少处理规模,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当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与路基自重引起的应力的比值在1/5~1/10时,在此深度以下,车辆荷载对土基的作用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将此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通过计算出路基的工作区域,确定软土处理的理想深度,着重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下卧层的附加应力。同时,在工作区底部碾压一层15cm的隔水层(添加固化剂的土层),阻隔地下水,防止基底二次破坏,保证路基稳定,降低工程造价。

5 工程效果

羊安仁和社区(羊仁大道)工程于2015年1月底完成通车,本段交通量较重,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多为小车,重车较次之。试验段路面情况(如下图9)良好,表面平整,未发生不均匀沉降。

经固化剂处理后,软土的工程性质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土基的含水率降低后而不再上升,膨胀性减弱甚至被去除,路基的稳定得到了保证;道路结构是以添加固化剂的土壤为路基,沥青作为路面层,二者都属于柔性材料,这使基层与面层贴合紧密,共同承受行车压力和变形,如若路面发生破坏,只需将面层下土体翻出,添加固化剂后重新碾压即可。避免了刚性或半钢性材料在受力破坏后,无法通车,治理难度大、费用高、工期长的弊端。

因此新型土壤固化剂处理软土的方式比常规方法更快,效果更好,费用更低,后期维护简单,快速。目前正在该地区推广开来。

6 结语

近年国家大力发展乡村公路,常规的软土处理方法费用高昂,且只注重初期强度,忽视了土体再水化的可能性,这必然导致道路质量的参差不齐,更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新型土壤固化剂的运用与实践,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其具有显著的水稳定性,阻隔水份,防止土体膨胀而发生崩解、垮塌;在治理上,因地制宜,适合绝大多数粘土,或者粘土含量在30%左右即可,应用范围广,不需要过多的人工、机械,操作简单;从环保的角度,新型土壤固化剂无毒无害,对环境、人体、没有任何影响,施工噪音小,也适合生态景区道路的修建;在工程造价上,新型土壤固化剂价格低廉,远远低于常规软土处理的费用,造价低、效益高、工期短。目前正在普及开来,应用的工程项目有:遂宁市大英县光华学院校区道路、阿坝州松潘县天堂香谷景区道路、重庆国色天香园区道路等。

参考文献

[1] 吴邦颖等编著.软土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301.

[2] 葛利军,吴红霞.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254.

[3] 李海梁,谭红鑫,谢永彰.软土处理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5(02): 60-62.

[4] 龙天彪,郭嗣柄,郭德禧.水泥粉喷桩在昌峡公路软土处理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6(03):41-42.

[5] 袁聚云,钱建固等编著.土质学与土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龙旺(1990-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软土治理;通讯作者:高德政(1957- ),男,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

上一篇:科技协同创新的趋势与特征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三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