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时间:2022-06-28 09:17:38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它已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在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进行真正有效的改革,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信息技术课“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把信息技术知识有机地溶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现成的作品来创设情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例如《精美的贺卡》一课,结合教师节即将来临为老师送上节日的礼物为情境。新课伊始,通过液晶投影仪播放有背景音乐的精美贺卡给学生欣赏,同时播放教师制作的和学生制作的电子贺卡,问学生:你们想通过这种电子贺卡给你们的老师送去一份节日的问候吗?这是学生跃跃欲试,想象老师一样制作出独具个性的贺卡。萌发了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由于受场地和时间等限制,有时不能很好的理解到教学中所需要的意境及内容。此时如果能运用录像再现情境,则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学生们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创设“情境”,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凸现童真童趣。

二.类比迁移、灵活运用

类比迁移法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似或相通并且为学生熟悉的事物作类比,以建立知识模型,化抽象为具体,促使复杂为简单,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深化理解,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相似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任务驱动,目标明确

“任务驱动”的本意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因此,在任务的设计时,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使设计的这个任务是一个典型的任务,切不可为了任务的所谓“完美”,而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或者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清,应该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有相应的任务与之相对应,并形成一个训练主题互不重复的系统整体的一个任务框架。实践也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四.自主学习、主动消化

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和独立性基础之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中,学生首先根据自身知识水平,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也可以通过网站获得指导、建议、提示和反馈等资源支持。由此学生就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学习进度。从学生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独立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并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向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跑线上跑出自己的最快速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江治中,男,甘肃临洮县文峰中学教师。

上一篇:谈谈阅读与写作 下一篇:把握原则 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