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时间:2022-06-28 09:16:00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它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其特殊的功效。如何充分挖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上的潜在的教学功能,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寓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之中仍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对实验现象的细微观察

1.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和全面性

发现问题的灵敏程度决定能否在细微的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发现问题。例如:在验证氯分子与碘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中,涉及如下三种情况:(1)将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2)将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3)使氯气与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接触。粗看三个实验现象似乎都是:呈现蓝色。但仔细观察却发现这三个实验现象并不完全相同,变色速度有快有慢且颜色也不尽一致。通过这样的实验观察,训练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反应,而不放过哪怕是非常细微的地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视野扩大到足以扫描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

2.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由于问题的出现带有偶然的因素,这就需要创造主体不但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要有准备发现问题的意识,时刻准备着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边观察边思考,由教师的精心设问改为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如氯气的漂白性实验,可提出“为什么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不能使其他有色物质褪色?”“此反应的机理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实验操作

1.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探索性

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一般只是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由于一切现象和变化都在预料之中,没有学生自由的余地,激发不起学生去积极思考。在实验中增加一些探索性内容,让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这些实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完成探究活动。例如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后增加三个实验:(1)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否能置换出铜?(2)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有何现象?(3)室温下把铁钉放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然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学生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式下,对实验(1)很容易得出生成硫酸钠和铜的结论,而实际上有蓝色絮状物生成,同时有大量气体产生,却无铜析出。对实验(2)学生也很容易误认为与实验(1)的现象一样,而实验的结果却多了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又转变为红棕色氢氧化铁沉淀的现象。实验(3)由于铁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不发生反应。实验出现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否定了学生前面的回答,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操作机会

教师要创造条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操作机会。如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把某些实验改进为边讲边实验或让学生上台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把某些习题改为操作实验(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操作后,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此时他们往往已不满足于了解限定的、局部的实验现象和相互联系,而去进行一些自己设计的创造性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未知的问题,要求创造的潜在意识会很强。教师应抓住时机,创设情境,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活动,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作者单位 河北省滦南县长宁中学)

上一篇: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