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人格

时间:2022-06-28 05:27:04

构建企业人格

“我们让挖掘机停下,让5000棵树的生命延续”。

这是一则企业的“公益广告”,做这则广告的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石油公司(BP)。BP公司在铺设广州新白云机场输油管线时,为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放弃了高效的机械开挖方式,挽救了5000棵树的生命。

广告的结束语是:“BP,不仅贡献石油”。

BP公司不惜花费不菲的广告费,刊登一则与自身业务关系不大的“5000棵树的保护声明”,诉求对象不是商业客户,而是普通公众,也许,这则广告想告诉大家:5000棵树的安然存在,让一座城市的葱郁绿色得以弥久。一家企业为社会所做的环保贡献,意义丝毫不亚于它所创造的巨大税收、就业岗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秀”,更多的恐怕在于营造“BP不仅贡献石油、也向世界贡献环保”的多元化形象上。

这样的公益性广告并不掩饰企业形象推销的用意,但依旧会为人所乐见。企业除了赚钱也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已成为当下的社会共识。一家被公认为优秀的企业,必然是在商业经营之外,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福利、慈善捐助、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性事务等,将获得的部分利润转移支付给社会,获得良好的外部评价。

获得公众的好感,赢取企业人格的加分――这样的思维,在国内企业中并不多见。无论是在水、电、气等基础建设行业,还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通信、金融等行业,近年来诞生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大型企业,但它们的经济成就与公众对其的形象满意度尚有一定距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在追逐利益、扩大市场份额、奔着“早日进入世界500强”的口号去时,忽视了树立企业公益形象,甚至在出现某些影响公众正面评价的事件中,哪怕连一句解释其举措的话都不愿意多说,更别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危机公关策略了。

在“银行卡收费事件”、“水电气涨价事件”、“医疗改革事件”中,我们听闻过多少企业站出来对其行为进行公开阐述,并且不是用生硬、傲慢的姿态对待公众的质疑?在事件发生的后期,为了消除公众的误解,为了弥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少企业以灵活、柔性的多种途径向公众表达应有的善意和诚意?

随着市场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企业在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大多予以肯定。不过,请别忘了,企业不仅向社会贡献利润,也应为创造一个企业与民众和谐相处、良性沟通、共担责任的环境而努力。

上一篇:人才怪胎 第1期 下一篇:神六落差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