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升温

时间:2022-06-27 10:01:37

中国经济正在升温

除非中国中央银行重新获得货币供给的控制权,否则中国经济即将过热

“中国的利率有多高?”记者这样问到。带着点尴尬,这位先生漫不经心地翻了一下统计报告,没有给出确切的回答。这在某种意义上让人觉得有些诧异,因为被提问的先生是中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高级官员。然而,也许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又让人不那么诧异,因为在这样一个划拨银行贷款时对贷款的价格考虑不够的经济中,利率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件事表明,通过资本主义经济的传统方式即控制贷款的方法来冷却中国炽热的经济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中国经济过热,那么这对全球的经济前景尤为重要,因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占全球GDP增长的四分之一(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民银行正竭力放慢货币供给和银行贷款的增长步伐。为降低银行的贷款量,人民银行于4月11日宣布将把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即各银行在中央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比率)从7%提高到7.5%,这已是在八个月内第三次提高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了。

过热已成事实

前些天的官方统计数字阐释了中央银行所关注的问题。实际的GDP增长以9.7%的危险速度从2004年初持续到2004年3月,通货膨胀率在十二个月内从一年前的0.9%上涨至3月份的3%。

除增加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外,中央银行和政府同时也指示银行,要对以下行业新的贷款加以限制,官方认为这些行业发展过快。这些行业包括钢铁、汽车、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人民银行于3月底也提升了它贷给商业银行的利率。然而,消费者和公司从银行贷款的利率(即自由市场经济的关键利率)两年多来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政府认为,只有在这些少数行业里经济变得过热。但是,以上的数字表明这是更广范围的经济存在的问题。银行贷款从今年初到3月份攀升到21%。尽管货币供给和银行贷款的增长率从去年中期开始下降,但今年3月它又重新得以回升。

跟往常一样,根据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来分析中国经济,总感觉是阴云重重。常加以引用的数字显示,2004年第一个季度的投资额比一年前高出了50%。这些数字几乎肯定夸大了经济增长的实际步伐,然而,更多的可靠数字表明,投资额仍以约30%的比率不断快速增长着。

尽管这种情况无法持续,但前景还没那么坏。情况远不及1993-1994年时那样严重,那时投资额每年增长60%,GDP增长高达15%,而通货膨胀率也上涨为28%。中国目前的情况也不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即东亚爆发经济危机以前)的东亚经济那样脆弱。那时,需求过度导致高通货膨胀、经常项目赤字以及资产价格飙升。而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仍然很低,且经常项目仍有盈余,即使这盈余在不断缩减。尽管中国也许存在房地产经济泡沫,尤其是上海,但全国的房产价格去年平均增长仅为4%。中国的股票市场在过去一年里已成为世界上最差的表现者之一。

央行的困难

尽管中国经济尚未严重过热,但有迹象表明,这将很快成为现实。经济过度增长的主要风险不是通货膨胀的潮起,而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本。贷款过度很可能导致坏帐的另一波浪潮来临。据某些专家估计,这些坏帐总计已占全部银行贷款的40-50%。

在发达国家里,最明显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利率。然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控制其汇率和利率,这是经济学不言自明的真理。当人民币被美元所钉住时,人民银行在其货币方面上做不了什么。大量的资本流入对人民币造成极大的升值压力。为减轻压力,中央银行必须买进国外货币,这样可以给银行系统注入新的流动性。结果,银行拥有过多头寸,削弱了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效果。

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出售债券的方式除去多余的流动性。但这种“消毒”的办法实行起来越来越难。中央银行在近几个月内很难销售出它的债券,因为它需要售出的债券实在太多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到今年3月份上升至39%,达到44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除非给投资者更高利率,否则他们不会购买更多债券。然而,更高的利率又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

中国的困惑

尽管经济学家们热烈地争论人民币是否被低估的问题,中国的确需要调整人民币的汇率,这不是因为人民币太廉价,而是因为中国要重新获得货币政策的控制权。用较为中庸的方式,中国必须使它的汇率浮动起来。然而,只有当银行系统情况更好时,上述情况才得以发生。

许多国外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同时重估人民币的固定汇率,扩大其浮动范围,或是从单一的美元转为钉住多种货币。人民币适度升值5%,或在被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浮动范围,这将产生相反的结果。近来的大量资本流入是被中国而非美国的更高利率所驱动,同时也被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所驱动。小幅的升值只会带来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而一个幅度足够大的升值(比方说15-20%的升值)将足以使上述的希望破灭。因为政府不会接受这种程度的升值,因此今年不大可能有所改变。

相反,政府可能会考虑更有力地控制资本,例如严加取缔以下非法途径,即银行和客户合谋避开引进投机资本的限制。独立的时事通讯――《中国经济季报》里提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报告,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上述的非法手段。《季报》认为,这是政府对银行的警告。

更牢地控制资本将使人民银行提高利率。然而,除非通货膨胀率上升超过5%,否则政府不可能允许提高利率。另外,如果资本流入继续加速,《中国经济季报》预计,通货膨胀率在今年底将翻一倍。到那时,问题就不再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过快,而是她会以多快的速度放慢其经济增长的步伐。

上一篇:印度马拉松式增长模式 下一篇:成就学习型企业的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