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采用开腹应用胆道镜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时间:2022-06-27 07:28:26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采用开腹应用胆道镜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摘要】目的:探讨开腹应用胆道镜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研究组(开腹应用胆道镜),各为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胆管扩张、结石残留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胆管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结石;开腹应用胆道镜;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胆囊切除术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术后患者常出现继发结石、胆总管残留结石等现象,治疗难度较大同时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生理痛苦。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留置T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等,手术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开腹应用胆道镜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均为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价值,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2.16±4.37)岁;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经彩超、CT、MRI等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或者胆总管结石,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胃寒、黄疸、腹痛等症状,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原切口或者右肋缘下切口进入腹部,分离粘连,保证胆总管暴露,切开胆总管10.20mm。胆道镜探查取石,将T管置入,在腹腔内放置另外一根引流管,依次关腹。术后患者接受常规补液、抗炎治疗等。对照组:局部麻醉,将十二指肠镜放至降段,寻找十二指肠,并选择性的胆管插管造影,明确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大小、位置、数目等。根据结石的具体情况采用取石球囊导管、取石网篮、机械碎石网篮等进行取石。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结石未一次性取净、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可常规留置鼻胆管进行引流,术后7天后再次接受取石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腹部体征、生命体征、血尿淀粉酶等进行监测,并常规给予抑酸、补液、抗炎等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对照组

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0.23±23.09)min、(11.27±4.16)d,研究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5.19±24 18)min、(19.85±5.2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研究组

术后出现2例高淀粉酶学症、1例急性胰腺炎、1例迟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高淀粉酶血症、1例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然而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这可能是由于胆道运动、术后Oddi括约肌压力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出现;胆囊切除后胆囊功能被扩张的胆总管取代进而导致胆管内胆汁停留时间延长细菌生长感染诱导结石出现胆管结石处理原则主要为去除病因、取净结石、通畅引流。近年来胆道镜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在开腹手术中使用胆道镜能够对肝内胆管内情况、胆总管内情况进行详细观察,有效减少了胆道损伤及出血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能够对胆管结石的大小、形状、数量及位置等进行观察,可最大可能的将结石取净,胆道残石率明显降低。同时胆道镜能够进入病理扩张的Ⅱ~Ⅲ级胆管内进行胆道扩张及取石治疗,十二指肠功能被保留,胆道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然而患者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 下一篇:月经期和非月经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对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