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时间:2022-10-15 01:05:39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1例。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式(EST)40例,1例中转开腹,LC术后行ERCP及EST 4例,LC术中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17例。均恢复良好。结论:EST联合LC和LC术中行LCBDE为两种主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但最好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037-02

目前,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内镜、腹腔镜设备、器械的不断完善,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技术日益成熟,我院2002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1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男26例,女35例,年龄30~78岁,平均54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式(endoscopic sphincterotomg,EST)40例,LC术后行ERCP及EST 4例,LC术中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17例。

1.2 方法

1.2.1 LC术前行ERCP及EST组病人,在我院由内镜医师先行ERCP及EST,术后予以禁食24 h,适当应用抗生素和制酸药物及抑制胰酶分泌药物。术后第2天查血、尿淀粉酶,4~6 d后常规行LC。

1.2.2 本组4例病人于LC术后行ERCP及EST,其中1例LC术后1周内出现腹痛、黄疸,经ERCP检查为胆总管结石,行EST。3例为半年后发现胆总管结石,行ERCP及EST。

1.2.3 本组5例病人因十二指肠变异,ERCP失败。12例病人因经济困难,行LC+LCBDE。术中解剖出胆囊管,暂不切除胆囊,提起牵拉胆囊,显露胆总管,用长针头经腹壁穿刺胆总管,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用镰钩刀沿纵轴方向挑开胆总管前壁约0.5 cm。用剪刀扩大切口1.5~2.0 cm,吸出胆汁,如发现结石,可直接取出。经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穿刺套管向胆总管内放入尿管或吸痰管,注水冲洗,边冲洗边退管,利用水流的力量将结石冲出胆总管外或切口附近,取出冲出的结石,拔除锁骨中线处套管,置入纤维胆道镜,检查左右肝管及胆总管,发现结石,用取石网取出。胆道镜检查未见残余结石,放置T管,缝合胆总管,切除胆囊,将T管由锁骨中线穿刺孔引出,于小网膜孔放置腹腔引流管,由右腋前线穿刺孔引出,常规行术中T管造影,术后腹腔引流管保留48~72 h后拔除,T管保留4周左右,术后住院4~6 d。

2 结果

2.1 术前行ERCP组

1例因结石嵌顿,经EST取石未成功,术后病人出现胆管炎征象,行开腹手术,余ERCP及EST后常规行L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与单纯LC无明显差异。

2.2 LC术后行EST组

1例因LC术后1周内出现轻度胆管炎现象,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经ERCP证实为胆总管结石,行EST后症状消失。3例术后半年,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B超检查示胆总管扩张,行ERCP检查为胆总管结石,行EST后症状消失。

2.3 LC+LCBDE组

手术时间120~240 min,取出结石1~5枚不等,直径0.2~1.0 cm,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均于术后24 h后开始进食,术后2~3 d拔除腹腔引流管。4~6 d后带T管出院,术后4周行T管造影,无残余结石,拔管。术后随访2个月~1年均生活良好。

3 讨论

我国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7%~9%[1],其中10%~15%合并胆总管结石[2]。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既往常以开腹手术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手术技术要求及术后恢复等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及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普遍应用,内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已逐渐普及。经十二指肠镜取净胆总管内结石,已被外科界公认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最好手段,LC也被外科界公认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二者结合不失为治疗胆囊结石和胆囊管结石的最佳手段,但部分病人因十二指肠变异或手术医师技术水平所限,致ERCP取石失败,既往通常以开腹手术来治疗,我院于2004年开始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住院无数及费用、并发症的减少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大量文献资料证实,LC+LCBDE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手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放置胃管,避免术中胃胀气,影响术野;②术者与助手应有良好的配合,均能熟练掌握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③解剖出胆囊管后暂不要切断,可利用其牵拉来显露胆总管,在切开胆总管之前应穿刺抽出胆汁证实,避免误伤门静脉,胆总管切开应用镰状刀(腹腔镜专用)挑开,避免损伤胆管后壁;④胆总管切开后予以高压水流冲洗,大部分小结石可以冲出;⑤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应仔细探查左右肝管、胆总管,尽可能探至十二指肠开口处;⑥放置T管,镜下缝合胆总管,常规放置引流,因腹腔镜术后窦道形成较慢,术后T管应放置4周以上。

总之,随着内镜、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EST联合LC和LC联合LCBDE已成为两种主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但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①LC+围手术期ERCP及EST的优缺点:随着LC的普及,确认胆囊结石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尤为重要,B超检查有一定的误诊率,术前ERCP检查可明显提高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且发现结石后可立即行EST取石, EST成功率98%~99%[3],不需要全身麻醉,术后无需长期带引流管,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理想方法。由于EST的介入,复杂的胆石症转化为单纯的胆囊结石,施行LC治愈。但EST术后将永久失去Oddi括约肌的功能,文献报道约60%EST术后患者有慢性菌血症[4],十二指肠液反流和慢性菌血症可能导致结石复发及胆管癌的发生。②LC+LCBDE的优缺点:LC+LCBDE一次手术可治愈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且保留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既能达到传统手术探查的效果,又具有微创手术的诸多优点,但LCBDE需熟练的开腹胆道探查经验及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另外放置T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创优势,但LCBDE可作为EST失败后的后续微创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志强.胆道外科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

[2]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62-1274.

[3]Schreurs WH, Juttmann JR, Stuifbergen WN, et al.Manage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selective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and endosopic sphincterotomy :short and long term results[J].Surg Endosc,2002,16:1068-1072.

[4]彭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法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2):115-117.

(收稿日期:2007-06-10)

上一篇:DHS改良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 下一篇:复发性脑梗死急性期C-反应蛋白与血脂变化分析